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课堂案例

高效课堂案例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的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

如作业和试卷的设计,要能检测出这一节课、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所得和学习效果,教与测要紧密结合。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当然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适当的强调可测性和量化是必要的。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概念、相关因素和基本理念的学习,希望老师们对有效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厘清概念,才便于有效实施。

下面我就以六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为例:一、教学内容湘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言文的寓意。

3、朗读课文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了解并体会“文言文”行文的特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图文结合领悟寓言的寓意,谈谈读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要专心致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懂得文言文的寓意,理解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懂得道理。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掌握文言文这种体裁【学习内容】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回顾内容及道理。

从而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文言文。

【学习方式】教师以谈话导入,回顾旧知识,从而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文言文。

引导学生回顾,进行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以旧知识导入,勾起他们的认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文言文,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这比单纯的由老师介绍什么叫文言文要有趣得多,学生能很快的参与课堂,与教师互动。

且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教学效果】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勾起了学生的认知与成就,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学习氛围。

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与之前学过的做比较,谈谈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生能很快的答出,且能谈到文言文。

回顾之前学过的古文,了解文言文(古文)的特点,回顾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学习方式】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发现、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回顾旧知,是为了更好的引入新知。

我认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比老师的单纯介绍会生动,有趣得多。

六年级的复习与归类应放入到文本中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已掌握。

【教学效果】本以为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会比较弱。

他们可能没办法很好的说出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可谁知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很快的答了出来,而且还用自己的话介绍了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以及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交流生字【学习内容】本课的生字,流利的朗读。

【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己读,划出生字,词语,标记不理解的字、词,然后交流。

学生举手读,上黑板上书写,找出这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说说字的意思。

将文言文的停顿划分出来板书在小黑板上,练习流利诵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当小老师,找出生字所在的句子,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字的拼音,正确的书写,学会认读句子;另一方面提高学习参与面,让每位学生都会认读句子,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的停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诵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效果】学生学会生字,会正确的书写,认读句子,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方法,学生学习很有成就感,兴趣慢慢加浓,而诵读的比赛更是让热烈的课堂氛围再次升级。

2. 交流句意,及整则文言文的意思【学习内容】每句话的意思,整篇的意思。

【学习方式】老师读一句,学生翻译一句。

指名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之前理解了字意的基础上,一句一句的翻译,降低难度,师生更好的互动。

由学生来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表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同时希望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明白寓意,达到水到渠成效果。

【教学效果】这个环节老师与学生互动,配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由学生讲述整个故事,师抓重点词句板书,明了简单。

这个环节其实是在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通过注释、查字典、工具书等方式了解决句意,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同时步步紧扣,学生学起来并不难,成就感有了,兴趣自然就来了。

并由此导出后面所学,做到水到渠成。

(三)理解文章,明白寓意,拓展延伸【学习内容】理解文章,明白这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方式】师层层质疑,让学生步步释疑。

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都是师生互动,教师问,学生答。

拓展延伸,扩充课外知识。

【设计意图】层层质疑,动手操作,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为揭示寓言打下基础。

拓展延伸,扩充课外知识。

【教学片段截取】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出示课件】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再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自己读读。

【出示课件】“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思考讨论:(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学生完全进入书本,融入课堂。

师层层质疑,生步步释疑,从而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四)熟读成诵1. 设计动作,演一演【学习内容】在理解文章,明白寓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同桌之间合作设计动作演一演。

【学习方式】先同桌之间设计动作,演一演;然后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动作(一人读,一人演);接着老师与学生一起确定动作,边读边演。

再全体站起来,一边读一边演;请一生上台做动作,其他学生根据动作尝试背诵;全体背诵。

【设计意图】在读文言文除了应注意停顿外,还应注意人物的动作、心情,这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好,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的表现都很强,自我创新能力也很好,演一的环节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教学效果】学生丰富多彩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全班跃跃欲试,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

(五)课堂总结,布置课外作业1. 课堂总结和主题升华,布置家庭作业【学习内容】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并升华主题【学习方式】师生互动一问一答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总结整课内容,再次呈现本课重难点;进行主题升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布置课外作业,让有表演兴趣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或者是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补充的更生动。

还可以续编故事,争取使这则寓言故事更生动,更有趣。

【教学效果】,总结本课重难点,升华主题,完成三维目标。

板书设计:学弈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教学反思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一、不必采取对译法老师认识的误区是小孩子不懂文言文,又是初次接触,。

一定要逐词逐句的对译,不然学生可能学不会。

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反复读懂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如有不懂,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贯通全文。

二、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的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

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

三、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四、注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使用。

教学这一课同样适用。

让学生讨论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讨论文中对人物的评价。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教学后记本堂课整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自始自终对“学“进行着引导、激励和唤醒。

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以“演一演”为主线,让学生的表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表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想象与联想。

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无疑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而从学生们的表演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表演欲很强,想象力很丰富。

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整堂课课堂掌控能力较强,做到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将六年级的知识点复习很巧妙的融入课堂当中,教学效果上基本上达到全班学生都理解了这则故事。

时间把握较好。

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很好。

当然也有值得争议的地方:一、有老师说导入部分过长。

其实我个人觉得导入有很多种方式,更多人会崇尚简洁的风格,但如若不是啰嗦,也不能说它就不简洁。

在此堂课中,我觉其实一开始我就已经导入了正题。

而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去自己学习掌握,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是融复习于课堂中,都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做铺垫的,也是学习这篇课文不可或缺的地方,并不是啰嗦。

二、部分老师说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解释文言文的字意,词意上。

在这堂课中可能这部分花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个人觉得也足够。

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字词的方法,通过注释、查字典,教辅资料,这些他们都可以做到的,都能明白的,为什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重复呢?我以为学习文言文在了解字意、词意、句意的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诵读上。

学习文言文是培养汉语语感的需要,也是为了奠定现代语言读写的根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