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

咏史怀古
学习目标: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例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
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 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 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 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
表现手法:对比、虚实相生;拟人、触景生情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 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 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 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 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要领悟区分感情态度。或仰慕颂扬、或批 判嘲讽、或同情怜惜等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人物
诸葛亮
角度
时代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杜甫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才情 理想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
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 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
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 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理性反思 1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
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 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 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 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 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 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 中感受共鸣。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 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 自己。
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 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崇敬赞美之情;悲叹 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繁华 不再,只留荒芜。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 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 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 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 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 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 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 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 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 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 的一个专题。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 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 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稷契,志在匡国
付出 结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不同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仕途屡遭贬谪,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失意难耐。 东和北拒,中军帐
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 观点,启迪世人。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 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 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 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 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六、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 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 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 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 苏轼的《念奴娇
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赤壁怀古》
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 (被贬)
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怀人
李商隐《贾生》
伤己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 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 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 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 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 (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 功立业。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 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 等。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 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思想感情: 羡慕英雄业绩,感慨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表现手法: 触景生情、联想、虚实相生、对比、用典
例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 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 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予 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总结二: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 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 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 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 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 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 关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接 讨论?

唐朝(中唐)
对象 角度
石头城
唐朝(中唐)
昔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思想感情
1、国家- 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 2、统治者-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奢侈,借古讽今 3、古地- 昔盛今衰的伤感,感慨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沧桑
4、古人-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表现手法 结构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 人、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内容分类

忆古人 怀古迹 论古事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古盛今衰型
物是人非型
理性反思 独抒己见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 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 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 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 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 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 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 如梦转瞬即逝作对比表现诗人的情感。
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 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 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 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 史覆辙(借古讽今)。
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决心与抱负 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
表现手法: 用典、借古讽今
例3、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