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三角洲教案讲解
一、概述
定义:河 河口作用 轴状喷流 平面喷流
教
2.决口改道作用
(二)破坏作用
学
1.波浪和水流的再分布
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
(三)朵叶体的废弃和旋回的破坏
进
(四)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
二、 三角洲的类型
程
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设
三、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1)流入水密度较高(高密度流)。当流入水的密度大于蓄水体的水密度时,这种
高密度流的流动是沿着水底发生的平面喷流。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大陆坡上,未固结的海
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发生滑塌或滑动,其结果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能
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底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海底扇。另外,当冰冷的水流注 入较温暖的湖泊中,或者含有大量悬浮负载的洪水水流进入湖泊中时,也可产生类似的 流动类型,并形成浊流。但一般含泥沙的河水密度很少超过海水密度,故不能产生这种 流动类型。
(2)流入水和蓄水体水密度相等(等密度流)。当河水注入淡水湖泊时,出现这种 情况。其结果可产生轴状喷流类型,两种水发生三维空间的混合作用,而且水流速度迅 速降低。在河口附近,底负载迅速堆积,而悬浮负载可沉积在较远处,形成湖泊型三角 洲(或称为吉尔伯特型三角洲,现称为扇三角洲),这种沉积的分布范围一般较小。
小,大河三角洲面积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千米,如我国长江三角洲的面积约为
51.8×103km2。 由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实践,发现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沉积有关,而且其中往往
是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如科威特布尔干油田为世界上第二特大油田,;委内瑞拉马拉 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为世界第三特大油田,它们的主要产油层均属三角洲沉积。 我国也发现了许多湖相三角洲油田,如东营三角洲、大庆长垣三角洲油田等。 二、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及其沉积作用
案
一、概述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位于海(湖)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有关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在20世纪初才提出的。目前一般认为,三角洲是指曲流
河或网状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遂将携带
之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
计
1. 三角洲平原亚相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3. 前三角洲亚相
四、 三角洲的沉积序列特征
五、 古代三角洲沉积的识别标志
六、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本课主要要点的回顾与总结 作业的布置
备注
1、教学方案后附讲稿。 2、板书设计亦可在讲稿中划出,或制成投影片。 3、音体美专业的教学方案可参考此格式另行设计。
教
根据定义,在一个三角洲体系内,河流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至少保持着适当的优势。
(一)建设作用
1.河口作用
贝茨对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他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一个
喷嘴。河水通过河口流入蓄水体时,形成自由喷射,自由喷流可分为轴状喷流和平面喷
流二种流动类型。
(1)轴状喷流: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水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维空间(立体的),
三角洲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 或迁移等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 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1.波浪和水流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无论是海洋还是湖泊。潮流和恒定性海流在 较大的海盆中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在三角洲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 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的最佳位置。河口坝脊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 产生紊流,使沙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 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所产生的沙带就只是简单的扩宽; 如果大部分的河口坝被改造,三角洲前缘可能逐渐变为一系列联合的弧形滩脊(有时称 其为沿岸障壁坝),而泥质仍呈悬浮状态并被从三角洲前缘搬运走。 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
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蓄水体(海洋、湖泊) 中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分
布于河口地区的沉积体。是河流与蓄水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发育受多因素的控制,既有来自河流的,如河流的流量和输沙量,这是形成
三角洲的物质基础;也有来自蓄水体的,如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盆地地形特征、水体
介质密度等。正是如此,也决定了三角洲沉积区的水动力条件最为复杂。
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2)平面喷流: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水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维空间(平面的),
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可保持较高的流速。 但是,当一条河流注入到相对静止的水体中时,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较大影响的 话,其流动类型取决于这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密度的差异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沉积岩及沉积相 授课班级:资源 1101-1104 授课学期:2012-2013 学年 2 学期
课题
三角洲相
计划学时
3
教
1.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
2.掌握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
学
3.了解三角洲的分类,理解并掌握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4.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明白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3)流入水密度较小(低密度流)。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入海处。河水中虽含有悬 浮物质使其密度增加,但与咸水的密度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这种低密度水流在咸水面 上向海水流动,属于平面喷流类型。水流量大的河流河水沿水平方向能向外散布很远, 可以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岸三角洲。 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 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所形成的。然而, 许多三角洲平原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中决口扇的形成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 变成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黄河现代三角洲由五期决口改道形成的亚三 角洲依次叠置而成。 (二)破坏作用
目
的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 2.理解并掌握河控三角洲的沉 积模式;3.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
难 点 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后 记
(包括教学要点、步骤、方法、时间安排及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课等)
导入新课: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地壳表面 约有75%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而在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占 77.3%,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产,因此,我们必 须进一步认识沉积岩,掌握其特征,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石油 天然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