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岳》《春望》诗歌赏析重点

《望岳》《春望》诗歌赏析重点



四 漂 泊 西 南 时 期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 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 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 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 是在这里写就的。
杜甫的这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属 于写景抒情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 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 的主观感情,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 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 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 和寓意,进而感受诗词中情景交融的 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一 读 书 壮 游 时 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 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 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 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 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 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 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望岳》。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 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望岳》《春望》 诗歌赏析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鉴赏题的考试题型。 2、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 复习重点: 1、诗词鉴赏的题型与答题技巧。 2、分清诗词类别,找准切入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3、训练学生的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 复习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
考点归纳,能力要求 1、诗句的理解。 2、意境的领悟。 3、字词的品析。 4、感情的体会。 5、名句、主旨句的掌握。 6、对写景词语的关注。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战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离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 时 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 期 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 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 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 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 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 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 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二 长 安 十 年 时 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 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 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 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 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 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 挫”的诗风。
《望岳》 《春望》诗 歌赏析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 是自____而____ ,时间是从___ 至____ ,并由望岳联 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 ;"造化钟 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 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高大、神奇秀美、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 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 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 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 家人的美好心情。
C
二、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 短,浑欲不胜簪。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 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 对 的强烈思念。 抵万金 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 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 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 也溅泪,鸟亦惊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 在何处?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 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 用。 “割”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恰当地描绘 了泰山的高峻奇险,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 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 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 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 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 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两诗比较阅读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 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 ;《春望》 的“望”: 。

《望岳》的“望”: 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 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 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 己。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 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 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 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 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 “诗圣”。


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 情感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赏析诗歌的表达格式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 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 +文义+主旨情感) 4、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 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 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
题目类型: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 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 作用(情感)
•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 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 分总式)
描绘画面的答题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 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 形象。
公式: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 修辞(表达)
赏析词语的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 绘了什么内容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 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 (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赏析诗句的妙处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 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 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 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