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岳》《春望》

《望岳》《春望》


2. 学会鉴赏品味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讲授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授赏析诗歌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
的方法。 3.体验法,学生根据老师所给赏析诗句的方法,学会独立赏析诗句,获得对诗歌艺术
的独特体验。 教学媒体 :
《望岳》借歌咏泰山的巍峨秀丽,表达自己高远的人生理想; 《春望》写长安城在安 史之乱时的破败凄凉,表达与家人失去联系后的惦念忧愁,进而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数十首古诗,但对诗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而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均有提高,此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认 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望岳》 《春望》两首诗歌,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水平,培养 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结合注解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或描绘出诗句展现的画面,学会 赏析诗句的方法。 3.知人论世,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4.读赏《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读赏《春望》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 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望岳》《春望》 的创作背景, 结合注解把握诗歌内容, 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 3.初步学会鉴赏品味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望》《石壕吏》,本课时主要是对《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学年 的语文教材共选取了二十五首古诗,这些古诗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对 古诗有了认识,了解了诗歌的体裁特点,感受了诗歌语言的凝炼,受到了一些熏陶,但 总体来说还是浅易的。八年级上册所选三首杜甫诗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水平上都有所提 高,在初中古诗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杜甫的三首诗从体裁上看包括古风、 律 诗、叙事诗,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这些诗歌让学生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诗人 精湛的诗歌艺术。 学好杜诗为八年级下册诗词曲十首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这时 的古诗词教学的学法指导一定要到位, 要给学生一个抓手, 帮学生铺设学习古诗的方法 之路。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 岱宗,泰山;夫,语气词;未了,写泰山青峰连绵,一望无际。 第二步:解释诗句的含义。 泰山的威仪怎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大地,无尽无了。 第三步:赏析诗句。 首联是遥望之笔,问句表达对泰山的惊叹,答句写出泰山的巍峨气势; “青未了” 写泰山青峰连绵,一望无际。这是惊叹之笔,从地域之广写泰山之高。 2. 学生仿照教师的描述和赏析,自己练习颔联到尾联的赏析后,进行班级展示。 教师预设: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第一步 : 解释重点词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昏晓:或明或暗。 第二步:解释诗句的意思。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神奇秀美, 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 好像被分割为黄昏与 清晓。 第三步:赏析诗句。 颔联是远望之笔,“钟”字将大自然描绘的如此有情; “割”字用得好,突出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 曾通“层”;眦:眼角。 第二步:解释诗句的意思。 看山中云层叠起,不禁心胸摇荡,极目远眺,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 第三步:赏析诗句。 颈联是近望之笔,写泰山之险,泰山之幽深。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 会当:一定要。小:以……为小。 第二步:解释诗句的意思。 我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群山是那样的渺小。 第三步:赏析诗句。 尾联表现了诗人登临绝顶的决心,这是述志之笔,气势不凡,意境辽远。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入手把握诗句的含义, 然后从诗句写景 角度、修辞、炼字、句式等方面赏析诗句。 教师以首联为例给学生讲解赏析诗句的方法, 递给学生一个扶手, 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歌的正确方法。 这一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体会诗人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读诗史名篇,悟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怀
——《杜甫诗两首—— <望岳 ><春望 >》 教学设计
津南区北闸口中学 石文莉
教材分析 在七至九年级学段, 古代诗歌的教学以学生受到诗的熏陶为目的, 这种熏陶不能只
停留在对诗的诵读、 感知诗的韵律美上, 而是要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文言文单元, 这一单元中选取了三首杜甫诗—— 《望岳》《春
幻灯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屏幕展示一: 杜甫图片)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尊称为“诗 圣”。他的诗歌在总体上记录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号称“诗史” ,今天我们与诗圣同 行,学习他的两首诗《望岳》和《春望》 ,(板书课题)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
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望”字,那么诗人在两首诗中分别“望”到了什么地方的 景色?现在我们先朗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歌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对杜甫的评价导入新课,丰富学生对诗人的认识,由两首诗题的共同点 “望”提出问题,给学生的朗读提出任务,带着问题进入朗读环节。 二、朗读诗歌 1. 推荐同学范读,其他同学听读,注意字音、停顿,关注易错字音,读后点评交流。 2. 全班齐读,熟悉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听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 4. 看视频听范读,领悟诗歌的意境。 (播放视频) 5.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五次朗读,由浅入深,由正确流利地朗读到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看视频听范读, 通过多种手段领会诗歌的意境,实现朗读训练 的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明确:《望岳》描绘了泰山春天的景色; 《春望》描绘了古长安春天的景色。 (板书:泰山 长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两首诗歌的内容有所认识。 四、赏析诗歌
(一) 赏析诗句。 1. 我们先学习《望岳》 ,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赏析诗句的方法。 (屏幕展示二)
赏析诗句三步走: 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二步:解释诗句的含义或描绘画面。 第三步:从写景角度、修辞、炼字、句式的角度等方面赏析诗句。
教师以《望岳》首联为例为学生赏析诗句做范例: (屏幕展示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