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精神病学考: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精神障碍考: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考一、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神经发育、环境、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⑴遗传⑵心理社会因素:①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成为直接原因。
②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
③经济状况:差异性。
④文化背景⑤人际关系⑶人格特征: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②分裂样人格③癔症样人格④偏执型人格⑤强迫型人格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考第一节概述1、精神病理学考: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深入精神病人心灵的钥匙。
精神活动考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考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精神症状的特点考: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考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⑴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⑵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⑶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
⑷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考: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1)、感觉考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大小、形状、颜色、重量、气味、温、痛等。
2)、感觉障碍的类型包括:①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期综合征。
②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如木僵、失聪。
③内感性不适: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定位,如疑病症。
2、知觉障碍考: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
1)、知觉考是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2)、知觉障碍的类型包括:①错觉考: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谵妄状态。
②幻觉考: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A、按其所涉及的感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幻听:非言语性(机器轰鸣、流水、鸟叫)和言语性(评论、议论、命令、赞扬、辱骂)。
幻视:光、色、景象、人物。
幻味:特殊的怪味,可继发被害妄想。
幻嗅:难闻的气味,如尸臭、焦味、浓烈的刺鼻气味幻触:皮肤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
内脏幻觉:对体内某部位、器官一种异样知觉体验,如肠扭转、心脏穿孔、虫在爬。
B、按幻觉体验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
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形象的生动性;存在于客观空间;不从属于自己;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
C、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①功能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
如听到关门声时,出现:“你好”的幻觉听。
②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
如听到关门声时,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
3)感知综合障碍考: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①视物变形症考:感受到人或物体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
视物显大症,如看到父亲变成了巨人。
视物显小症,如看到周围的人都是小人国的人。
②空间感知觉障碍考: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车离自已很近,但感到离自己很远。
③时间感知觉障碍考: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飞逝,似乎进入“时空隧道”;或者感受到时间凝固了,外界事物停滞不前了。
④非真实感考: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如隔一层帷幔,人象木偶,房屋象纸做的,缺乏生机活力。
二、思维障碍考思维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的特性考。
思维障碍时这些特性受破坏。
思维障碍障碍的类型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考:包括联想障碍和逻辑障碍。
①思维奔逸考: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音联和意联。
见于躁狂症。
②思维迟缓考: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言语缓慢。
见于抑郁症。
③思维贫乏考: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沉默少语。
④思维散漫考: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联想松弛、缺乏主题、东拉西扯。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⑤思维破裂考: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词语杂拌。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⑥病理性赘述考: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或迂回曲折。
见于癫间。
⑦思维中断考:无意识障碍,思维过程突然中段,说话时突然停顿。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⑧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考: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或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意义的联想。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⑨思维化声考: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言语声,别人也能听到。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⑩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考: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人尽皆知,毫无隐私。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⑾象征性思维考:以无关的具体东西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⑿词语新作考:自创新的符号、文字等。
见于精神分裂青春型。
⒀逻辑性思维倒错考: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⒁强迫观念考:脑中反复出现某概念或思维,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
见于强迫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考:各种妄想。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信念。
A、妄想的特征考:a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b想均涉及患者本人,总与个人利害有关;c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d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也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B、妄想的分类考:①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包括妄想阵发、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顿悟式”赋予特殊意义,如对某人的举止突然觉得是有某种意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令他迷惑不解,并有不祥的预兆)。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如幻听引起的被害妄想。
②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系统妄想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与现实生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妄想,反之则为非系统性妄想。
常见的妄想:①被害妄想考:最常见。
坚信自己被跟踪、监视、诽谤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②关系妄想考:认为环境中的事、别人的举动都与他有关系。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物理影响妄想考:自己的思想行为受到外界的控制不能自主。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④夸大妄想考: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权力地位、财富等。
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⑤罪恶妄想考: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恶,应受到惩罚。
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⑥疑病妄想考:坚信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⑦钟情妄想考:坚信自己被异型钟情,追求对方被拒绝后仍不置疑,纠缠不休。
见于精神分裂症。
⑧嫉妒妄想考: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为此跟踪对方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精神障碍。
⑨被洞悉感考:认为自己的内心所想的事情还未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超价观念考:在意识中占主导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
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注意障碍考注意考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障碍的类型考包括:①注意增强考:为主动注意增强。
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疑病妄想的患者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微细变化,常出现感觉过敏。
②注意涣散考: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
③注意减退考: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④注意转移考: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⑤注意狭窄考:注意范围缩小,注意于某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四、记忆障碍考1、记忆考是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2、记忆障碍的类型包括:①记忆增强:病态的增强,对病前不能记起或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②记忆减退:从近事记忆发展到远事记忆。
近事如:刚见过的人、刚吃过的饭;远事如:结婚日期、有几个孩子。
③遗忘:对以往一段时间的经历部分或完全不能回忆。
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界限性(心因性)遗忘:对以往一段痛苦经历不能回忆,如被强暴。
④错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
⑤虚构:将未曾经历过的事件认为是自己经历过的。
五、智能障碍考1、智能考是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是进行有理智的思考及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整体的或综合的能力,其涵义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必须在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并因问题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能力,如表现为理解力、分析力、计算力、创造力等。
通常所讲的智能的高低,是对智能的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智能的某个方面超常发展或受损并不表示智能高或低。
如“白痴学者”,在某个方面(如推算日期、记忆枯燥的文字)远远强于一般人,但其综合智力仍明显低于常人。
而神经症患表现记忆力减退,但其综合智能仍正常,因此不认为是智力减退。
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工具是韦氏(Wechsler)智力量表,以智商(I Q)表示。
IQ=心理(智力)年龄÷实际(生理)年龄×100WAIS智力等级分类智力等级IQ范围比例% 备注超高智130以上 2.2高智120~129 6.7聪明110~119 16.1 中智中等90~109 50.0 中智愚钝80~89 16.1 中智临界70~79 6.7智力缺陷69以下 2.22、智能障碍的类型考包括:①精神发育迟滞考:在生长发育成熟之前(18岁),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