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的诊断识别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的诊断识别


2. 子囊孢子
非洲菊煤污病
小丛壳属
如兰花炭疽病菌。
1. 子囊壳
兰花炭疽病
2. 子囊及子囊孢子
黑腐皮壳属 引起多种树木的枝干腐烂。 如杨树腐烂病菌。
腐烂 斑
黑腐皮壳属
子囊 壳
1.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孢子
柔膜菌目
子囊果为子囊盘,表生或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双包被盘菌属引起菊花菌核性茎腐病 黑盘菌属引起多种花卉和树木的菌核病。
有的裸生于菌丝体上或寄主植物表面,有的
形成在由菌丝形成的固定形状的子实体──子 囊果中。子囊果分以下4种类型: 子囊壳 、 闭囊壳 、 子囊腔 、子囊盘 。
子囊果类型 1.裸露的子囊果 2.闭囊壳 3.子囊壳 4.子囊盘
外囊菌目
子囊散生,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不形成子
囊果。
危害多种园林植物,造成叶肿、畸形等症状,
菊花黑斑病
君子兰
炭疽病
专性寄生
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 不能在无生命的有机体和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如 白粉病、锈菌、霜霉菌等。
月 季 白 粉 病
2.真菌的生态特性
真菌的生长和发育,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当
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真菌可以发生某种适应性 的变态。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和 酸碱度等。
有存在。在植物病害中,真菌是一类最重要的 病原,大约有8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

真菌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即真菌
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 繁殖结构,产生孢子。
真菌发育循环模式
(三)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 1.真菌的生理特性 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吸取现成的糖类
作为能源。真菌还需要氮及其他微量元素钾、 磷、硫、镁、锌、锰、硼、铁等。真菌与植物 的不同在于不需要钙。 真菌可以人工培养。真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物 质。有些真菌只能从寄主表皮组织获得养料, 如白粉菌,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收养 料。大多数真菌则从寄主内部组织吸收养料。 根据吸养方式,可将病原真菌分为以下三 种类型。
真菌无性孢子类型
1.厚垣孢子 2.芽孢子 3.节孢子
4.游动孢子 5.孢囊孢子 6.分生孢子
节孢子 芽 孢 子
孢 囊 孢 子
厚垣孢子
孢 子
分生孢 子
鞭 毛
分生 孢子 梗
游动孢子
分生孢子
(2)有性繁殖 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
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有性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以下几种: 卵孢子 、接合孢子 、
无孢目:不产生分生孢子
丝核菌属和小核菌属 危害植物的根、茎基和果实,引起多种花卉幼苗的立枯、猝
倒和多种花木的白绢病。
1.菌丝 2.菌丝纠结的菌 组织 3.菌核
草坪草褐斑病
黑盘孢目:分生孢子梗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上。
炭疽菌属 如兰花炭疽病菌、茉莉炭疽病菌等。
兰花炭疽病
炭疽菌属分生孢 子盘及分生孢子
大多数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
相对湿度在90%以上,黑暗和散光条件, pH 值范围为3~9,最适pH值为5.5~6.5 的条件下 生长好。
(四)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真菌分类的基本概念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关于真菌的命名,国际
命名原则中规定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名称,如果一 种真菌的生活史中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按有性 阶段命名是合法的。而半知菌中的真菌,只知其无 性阶段,因而命名都是根据无性阶段的特征而定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2.2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它是病害发生
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病原生物(病原物):生物性病原;植物病
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 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 简称寄主。 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病毒、细菌、类病毒、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
孢子。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 高等植物的种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子
实体和孢子形式多样,其形态是真菌分类的 重要依据之一。
真菌的孢子
(1)无性繁殖 是 不经过性细胞结 合而直接由营养 体上产生孢子的 繁殖方式。真菌 的无性孢子主要 有下列几种 : 游动孢子和孢囊 孢子 、分生孢 子 、 粉孢子 (节孢子 )、 芽孢子 、 厚膜 孢子 。
大多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引起幼苗猝 倒病或根腐和果腐等症状。
疫霉属 孢子囊梗与菌丝的差异比较明显。孢子囊卵
形,有乳状突起。大多是寄生的,可危害根、茎、叶 和果实,引起组织的腐烂和死亡。如杜鹃疫霉根腐病、 牡丹疫病等的病菌。
百 合 疫 病
百 合 疫 病 1. 症状 2. 病原菌
霜霉属 孢囊梗有分枝等,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梗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丝体称为营养 体。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多枝的丝状体。单根细丝 称为菌丝,菌丝可不断生长分枝,许多菌丝集聚在 一起,称为菌丝体。菌丝通常呈管状,直径5~10μm。
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营养体为卵圆形的单细胞,如酵母菌。
如桃缩叶病、樱桃丛枝病和李袋果病。
白粉菌目 专性
寄生菌。菌丝 体无色表生, 以吸器伸入寄 主表皮细胞内 吸取营养,无 性繁殖多数形 成分生孢子, 子囊果为闭囊 壳。常引起多 种植物的白粉 病。
紫薇白粉病
球壳菌目
子囊果为子囊壳。无性繁殖很发达,有 小丛壳属(炭疽病)、黑腐皮壳属、赤霉属。
1.产生在菌丝体上的闭囊壳
锈菌侵染植物的地上部分,在病部出现明显的
铁锈状物(孢子堆),故称锈病。
锈 孢 子 器
羊 胡 子
性 孢 子 器
木瓜海棠锈病
冬 孢 子 角
冬孢子角膨胀
吸 水 胶 化
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
(5)半知菌亚门 其在个体发育中,不进入
有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很难看到,我们只发现 其无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 陆生,腐生或寄生。菌丝体发达,有隔膜。 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 梗上产生分生孢子。有的半知菌形成盘状或 球状的孢子果(外观为小黑点),称分生孢 子盘或分生孢子器。 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花、果、茎和根,引起 局部坏死和腐烂。 在园林植物病害中较为重要的有:
根,类似植物根。
真菌的吸器
有些真菌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
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和子座 等。它们对于真菌的繁殖、传播、以及增强对 环境的抵抗力有很大作用。
鼠 粪 状 菌 核
菌核
产 孢 机 构
子座
菌索
2.真菌的繁殖体 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 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 性和有性两种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真菌的菌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1. 无隔菌丝
2. 有隔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有些专性寄生菌
如白粉菌、锈菌、
霜霉菌等,能以 菌丝上形成的特 殊吸收器官──吸 器,伸入寄主细
胞内吸收养分。
吸器的形状有指 状、分枝状、掌 状等。 有些真菌还有假
(2)接合菌亚门 多数腐生,少数寄生。 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 无隔菌丝体。无性繁 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 子。本亚门分2纲,根 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 关系密切。 根霉属 如匐枝根霉, 常引起种实、球根、 鳞茎的霉烂。
百合鳞茎根霉软腐病
(3)子囊菌亚门 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
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发达,有分隔, 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菌)。无性繁殖产生 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繁殖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
菊 花 菌 核 病
切 花 向 日 葵 菌 核 病
(4)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 一个亚门。全部是陆生菌,腐生、寄生和共 生。菌丝体发达,有分隔,细胞一般双核。 无性繁殖除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 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 子上产生4个担孢子。
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担子菌主要有:
的特征以及营养体的结构等为依据。
根据营养体(菌丝有无隔膜)和无性繁殖及
有性繁殖的特征(有性与无性孢子的类型), 将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 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 亚门。
2.真菌的主要类群 ( 1)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产 生卵孢子。 其中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 关系密切。 腐霉属 孢子囊呈球形、柠檬型,孢子囊萌发 形成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一、本节知识点
1.植物病原真菌; 2. 病毒、类病毒等; 3. 植物病原细菌;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二、本节重点
植物病原真菌
三、本节难点
病毒、类病毒等
1.2.2.1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是菌物界、真菌门生物的统称。是一类营
养体通常为丝状分枝的菌丝体。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中都
丝孢目 :分生孢子梗散生或丛生形成束丝或分生孢子座。 葡萄孢属:如牡丹灰霉病菌、月季灰霉病菌等。
分 生 孢 子
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上端 膨大的顶部 3.分生孢子
专性腐生
只能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营 养物质,不能侵害有生命的有机体,如伞菌、 腐朽菌、煤污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