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写须知一、书稿的组成书稿包括封面、扉页、内容提要、前言(或序言)、目录、正文(包括绪论)、附录(附表、附图)、参考文献等部分。
有些书稿还可增加用法说明、后记等。
1.封面和扉页封面和扉页上应列出该书最后确定的书名和作(译)者姓名。
在姓名之后应分别写明是“编”、“著”、“译”、“主编”、“合编”、“编著”。
编写人员较多时,封面和扉页之后单设一页,列出全部编写委员会委员和编写组成员姓名。
署名的先后排列顺序,作者应提出书面意见供出版单位参考。
凡属统一组织规划编审出版的教材,在封面左上角标印“××××××规划教材”或“高等职业教育×××××类规划教材”标志。
2.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特点、读者对象,使读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知道是否需用此书,是否有必要进一步翻阅了解该书的内容。
内容提要一般不超过500字。
要避免把该书的章节标题稍作压缩就作为内容提要使用。
3.前言前言放在目录之前。
前言不是书的正文,页码自为起迄,不与正文的页码相关。
前言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人写。
前言说明写作该书的条件、背景、编写经过和编写目的、指导思想,介绍该书的中心内容、特点、适用专业范围、适用教学时数和学时数较少时如何选择内容,以及其他情况,文字可长可短。
编写人员较多时,应说明参加编写人员的姓名及编写分工情况。
也可说明审稿情况和审稿人姓名。
4.正文绪论是正文的一部分,正文页码由绪论开始编排。
绪论是对该书内容(或对该课程内容)的全面综合论述和介绍,如:本学科发展简史,本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在本学科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有关技术发展方针、政策,学习本学科的方法和特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等等。
一本书只写一个绪论。
即使该书分为上、下篇,也只需一个绪论。
绪论的地位是纵观全书,和各章内容不是并列的,不可把绪论列为一章(即不可把第一章列为绪论)。
正文是书稿的主要部分。
正文按篇、章、节、条、目、……的次序分层编写。
层次不宜分得过多,且应全书统一。
篇章结构要做到轻重搭配平衡,避免有的章节文字过多而有的章节文字过少。
教材的语言文字要力求精练,做到观点明确,主次分明,深入浅出,详略得当,标点正确。
切忌口语化、讲稿式。
文字和图、表要配合适当并相互呼应。
由几个作者合写的书,要求做到全书文、图符号统一,风格统一,技术术语统一。
附录教材的附录、附表内容,要经过严格挑选。
只能编入与该课程内容最密切相关的资料和最必要的数据。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出编写过程中曾取材或参考的主要资料名称,供读者进一步查找资料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要求,各类教材都必须列出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名称,以尊重原作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放在全书的最后。
二、标题层次正文中的标题层次,一般可采用下列形式: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一、×××××××(一) ×××××××1. ×××××1) ×××××(1) ×××××(一般不作为标题)A. ×××××(一般不作为标题)a. ×××××(一般不作为标题)书稿内容简单时,层次可酌情减少,如第一章×××××第一节×××××一、××××××1. ××××××(1) ×××××(一般不作为标题)不论采用哪种层次排列,全稿前后必须一致。
篇、章、节三个层次的题序和题文的位置要居中,题序与题文之间空一字。
其他层次的题序前空二格。
各个层次标题题文之后一律不加标点符号。
正文的叙述文字另起一行,前空二格书写。
三、文字的录入大32开(B5纸) 28字×29行(107mm×166mm)16开(A4纸) 39字×39行(145mm×208mm)(43×43太密,看起来不舒服,不用)数学符号、物理量符号、计量单位符号及其他符号、代号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法令和标准的规定。
1.外文字母的书写和录入在下列情况必须采用正体:(1) 所有的计量单位和词头符号,如:m,km,cm,kg/m,Pa,V,℃等。
(2) 数学符号,如sin,arcsin,tan,cot,arctan,arccot,lg,ln,max,min,const,lim,∑,Π,exp,grad,div,rot,自然对数的底e,d x中的微分符号d,Δx中的符号Δ等。
(3) 化学元素符号,如:O,Ca,H2SO4等。
(4) 仪器、设备的型号,人名、书名、代号、机关单位名,不表示物理量的缩写外文,东E、南S、西W、北N,以及pH等。
(5) 阿拉伯数码,罗马数码。
2. 外文字母的书写和印刷在下列情况必须采用斜体:(1) 所有物理量的代表符号,如:电压U,体积V,速度v,应力p等。
(2) 用拉丁字母代表的变量,如:x,y,z;<A中的A;ΔABC中的A、B、C等。
(3) 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如:代表1、2、3的a、b、c;∑a n(n=1,2,3,…)中的n等。
3.外文字母的黑斜体用于:(1) 表示张量,如:张量S,张量T。
(2) 表示矢量,如:矢量A,矢量B。
上、下角标可以使用数码、拉丁字母或其他符号。
下角标较多的书稿,也可以使用部分中文下标。
下角标为自量符号或变动性数字符号时,一律用斜体。
其他下角标用正体。
如:压力的符号是p(英文小写斜体),在质量定压热容C p中,下角标是英小斜p;体积的符号是V(英文大写斜体),在质量定容热容C V中,下角标是英大斜V;在∑n a nθn中,n是变动性数字符号,下角标n是英小斜;用n表示“标准”时,在g n中,n是正体;用e表示“电”时,在X e中,e是正体;HCL在正文中是正体,在C HCL中,下角标HCL也是正体。
四、公式的写法在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方程有两类:一类是量方程,其中用物理量符号代表量值(即数值×单位);一类是数值方程。
量方程与所选用的计量单位无关,如v=l/t,可以不指明用什么计量单位。
数值方程与所选用的单位有关,必须指明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如在方程v=3.6l/t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千米每小时,长度l的单位必须是米,时间t的单位必须是秒。
公式一律居中抄写,后边不加标点。
式中符号的意义和计量单位要注释在公式下面。
每条注释均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其开始书写文字位置齐平,格式如下:计算试验样品温度变化的公式θ=D(1-e t/τ)(1-1)式中θ——试验样品温升,℃;D——高温和低温变化幅值,℃;e——自然对数的底;t——试验时间,s;τ——热时间态数,s。
如式中代号说明中又有公式,而且该公式又有代号需要解释,书写格式同前,公式也居中抄写,但不再用“式中”两字。
录入公式时,请特别注意区别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和上下角标。
公式应分章按顺序编号。
编号放在括号中,紧靠右版口排,与公式之间不加连点。
括号中序码数字之间用短划半字线。
解释公式的文字中,“式中”两字要顶格,后面空一格,不加冒号。
外文符号之后加引号(即二字线),各引号要上下对齐。
数学乘式中,`外文字母代号之间、外文字母代号与前面的数字之间,不必用乘号(或居中圆点)分开。
但数字与数字之间、外文字母代号与最后一项的数字之间要用乘号分开,例如:3UI cosυ×10-3公式中分数的横分线要写清楚,特别是繁分数更要注意分式线的长短,并把主要分式线和等号对齐,例如五、表格书稿中的表格要分章编列序号,并尽可能给以表名。
表格要与文字相呼应。
抄写时表格放在该段文字的后面。
表格上部和下部用粗实线闭合,不用边线。
表的序号和表名放在表格上边,居中排列。
表格中相邻参数的数值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同上”或“同左”等文字,要求全部填入具体数字和文字,或以通栏表示。
表中大部分文字需要回行时,起行空一字,回行顶格;仅少部需要回行时,起行顶格,回行空一字。
表格序号和表内文字的段末一律不用标点。
表格中某些栏没有内容填写时,以短横线表示。
(表格中,一般以短横线代表未发现。
表格中的“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
表格中同一栏的数值,上下行的小数点和数字应对正。
表和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表格中各栏参数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应将单位写在表的右上角。
如计量单位不同,应将计量单位分别写在各栏参数名称的后面,并在物理量后单位前加斜线。
当相邻参数采用相同单位时,可合并写在它们的共同单位栏内。
表1 1 轴图内径公差μm表1-2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注:①额定电压峰值指二电路最高峰值电压之和。
内容简单的数据,不必按上述方式列表,可改用“无线表”方式,用文字表达。
“无线表”可以不编表序号。
六、图稿图是教材和科技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的好坏对书的质量关系很大。
图要精选。
凡是用文字和表格能说明的问题,尽量用文、表而不用图。
可用可不用的图,坚决不用。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需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要精心设计与绘制。
要求布局合理,比例适图,线条粗细均匀,主次线条区别分明。
希望作者尽可能自己设计和绘制简明、美观的插图。
需借用其他书刊插图时,可提供复印图。
复印图要略为放大,并删去与本文无关的内容和不必要的线条。
插图绘制,必须符合最新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的规定。
计算机录入的文稿,其插图可直接用计算机绘制,粗细线条分清,并排放在文稿中相应的位置。
插图中应采用指引线和数码编号配合图注进行说明,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直接说明。
如图1 1所示。
1—最大应力圆;2—与σ1、σ3平面正交的某平面的σ、τ;3—空间任意斜面上的σ、τ图1-1 莫尔圆(应力圆)的物理意义书中所用照片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
有纵横坐标的曲线图,其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的符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