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MR图像解读
分级 I级 II级 MRI表现 病理表现 半月板内局限性信号 局限性早期黏液 升高 样变性 板内水平略高信号线 黏液样变性范围 可从囊缘直达游离缘 较I级大,显微镜 但未累及关节缘 下见纤维断裂。 板内略高信号线累及 关节板的关节缘 纤维软骨撕裂 (滑液进入) (现认为有些高信号灶抵达
囊缘而不累及关节面缘者, 也可诊断撕裂)
半月板损伤: 韧带、肌腱损伤:
肌肉及软组织损伤:
(关节病) 软骨或骨损伤:
除形态外,主要且共同的病理特征之一:病变区“水”增多
外伤(创伤)性骨损伤
急性创伤性骨折,X线平片或CT可明确诊断。 但对骨损伤或称隐匿性骨折,即骨小梁骨折依赖MRI; 有明确的骨折同时伴关节软骨同时损伤,后者也需要MRI显示。 (当然还可伴随半月板、韧带、肌肉或软组织损伤及关节积液或积血征象) 髌上囊脂肪漂浮征:是膝关节损伤常见的征象之一,提示为关节内骨损伤。
a 急性期损伤性的骨髓水肿信号。 b 修复或部位形成信号异常。 b 粘液(水)样变;c 形态异常。 a 损伤区水肿或水的侵入,或粘液变。 b 形态异常(粗、萎缩或不连续)。 a 损伤区水肿、出血、脂肪等信号。 b 肿胀、断裂、萎缩等形态异常。 a 水肿、囊变、坏死等信号异常。 b 增生、萎缩、离断等形态异常。
Ⅲ级
0-Ⅲ级法:ReicherMA和Lotysch于1986 年首先提出。
半月板内的高信号 • 20岁以下无症状人群中,1/4可有半月板内高信号。高信号的出现与体重及性别无关。 • 随年龄增长,半月板内高信号出现率明显增加,以内侧半月板后角最常见。Ⅱ级信号改 变对应的病理改变:粘液变性,嗜酸性退变等。 • 有人3年随访观察,半月板内Ⅱ级信号并不必然变为Ⅲ级信号。 半月板内高信号与半月板撕裂的关系 • I、Ⅱ级信号,不诊断为半月板撕裂。Ⅱ级信号最多见于膝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炎,是膝关 节退变之一,也有的称其损伤。 • Ⅲ级信号,若年轻者并且有明确外伤史、交锁、专科体征检查阳性,则诊断为半月板撕裂。 若无症状和明确外伤史者,有人认为应诊断退变并建议随访;若是年龄较大者,首先诊断 为退变,也有可能为退变基础上的撕裂。 半月板损伤或退变在T2WI高信号容易理解,那么为何T1WI也是略高信号呢? 文献解释为:损伤区水分子吸附于大分子蛋白表面,从而缩短了T1驰豫。
无明确的外伤史,腿疼痛2周。
应力性骨折 MRI:骨髓水肿;内骨痂
骨损伤误区
正常或异常分布的骨髓T1WI信号高于肌肉,PDWI与肌肉信号一致。成
生理性黄骨髓红髓化——应激、嗜烟、嗜酒、高原生活及部分运动员。
勿将此误认为骨损伤或骨髓水肿。
人骨髓大部分由脂肪组成;红骨髓有些呈岛状分布,T1WI高于肌肉信号。
应力性骨折:疲劳性及衰竭性骨折。后者见于股骨下端或胫骨,多见于骨 质疏松者,无明确的外伤史。 多发生在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影像学特点:水肿区(在一定阶段)可见 与骨干垂直的内骨痂影(T1WI低、T2WI或PDWI也低的线样异常信号)。
骨折,髌上囊积血、脂肪漂浮
股骨远端软骨损伤
粉碎性骨折,髌上脂肪漂浮,后交叉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前交叉韧带15°斜矢状位
辅助位(酌情使用):前交叉韧带15°斜矢状位;T2WI;T2WI或T1WI(压脂)。 比如:骨或软组织感染、肿瘤、骨病等,需加扫T2WI压脂等。
扩散加权成像:例如,骨或软组织脓肿、肿瘤。 增强扫描:T1WI压脂
膝关节损伤:MR图像解读
病理学影像的形成基础
(创伤性) 骨损伤:
膝关节损伤:MR图像解读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影像科 杨景震
内有动画设置,宜选择放映模式浏览 (2017年6月制作)
内 容
膝关节MRI成像的主要特点 膝关节MRI成像表现暨重点观察的结构 膝关节规范的扫描要求 膝关节损伤MR图像解读:
外伤性骨损伤 半月板损伤 韧带、肌腱损伤 肌肉及软组织损伤 骨关节病与软骨或骨损伤 近期一病例分享:看你掌握了多少?
用中有诸多的误区)
仍不确定
膝关节MRI成像表现暨重点观察的结构
膝关节的主要解剖结构与MRI所见 膝关节MRI观察的结构:
关节软骨
外侧副韧带
骨结构; 关节软骨;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主要韧带(交叉韧带、侧副韧带、髌韧带等); 肌肉及软组织(皮下、关节囊)。
半月板
内侧副韧带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MRI
肌腱 骨皮质
膝关节MRI成像的主要特点
目前MRI已经成为膝关节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基于三个方面的优势: 1、MRI的高分辨率,使其能够显示多种组织结构(比如,骨,软骨,韧带,肌肉 及软组织。而MR上的“骨” ,却不同于CT或X线平片所见“骨” ;)。 2、MRI对“水”的敏感性,因为大部分疾病其病理改变是病变区的“水”增多, 由此在T2WI或PDWI(质子加权像)呈高(亮或白)信号;T1WI则是低(暗或黑)信号。 因而,更易发现病变的所在(比如,骨髓水肿,肌肉、或韧带水肿)。 3、MR检出、诊断病变依据是:病变的形态变化;更多的、更有价值的是信号特征。 MRI的限度:对钙化类(游离体、钙化灶、病变的硬化缘等)不敏感,甚至有时得 需要CT或X线作为补充检查。
关节软骨
肌肉
纤维软骨(半月板)
脂肪
骨髓(黄髓)
前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与侧副韧带 与MRI表现
后交叉韧带
外侧副韧带
内侧副韧带
膝关节MR规范的扫描要求 常规扫描(主要针对半月板或一般性检查) 矢状位:T1WI、PDWI(压脂肪) 冠状位:PDWI(压脂肪) 横轴位:PDWI或T2WI(压脂)
显然是针对半月板 MRI扫描序列比较: T1WI:显示半月板撕裂敏感,但特异性差; 但是临床中,膝关节的检查并不限于检 T2WI:显示半月板撕裂敏感性差; 查半月板,还有多种其他疾病,因此扫 PDWI: 诊断半月板病变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 描方案需酌情调整。
X线 CT
病变区“水多”(T1WI暗、T2WI或PDWI亮)
虽然同是白的,但X 线片、CT上的“骨” 与MRI上的“骨”意 义与表现是不同的!
MR:T1WI、T2WI或PDWI压脂
骨损伤
髌上囊积液 前交叉韧带损伤
再看MRI,看到 问题了吧?
骨小梁骨折及骨髓水肿
外伤后,CT图看到 问题了吗?
再搞个三维重建,看 到问题了吗?(VR在应
应与骨损伤鉴别
缺血坏死的楔形梗死(也表现为骨髓水肿信号)
急性外伤性膝关节的脱位,临床及X线平片很容易诊断。 但有一种膝关节的急性损伤性的脱位需依赖于MRI检查。 急性髌骨脱位,相当一部分病人的髌骨可自行 恢复正常,故多数并不知道髌骨发生脱位。 MRI:髌骨内下方、股骨前外侧骨髓水肿;髌骨软骨骨折;内 侧支持带损伤以及伴随的皮下软组织损伤。
半月板MRI表现与损伤
半月板为纤维软骨,其成分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其致密性高, 氢质子分布少,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TE短的序列(T1WI和PDWI)对于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准确率要高 于TE长的序列。这即是目前膝关节常规检查多使用PDWI缘由,除 非病变需要,一般不做T2WI。
半月板损伤:MRI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