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感
孙子兵法就是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作品。
是我国兵学的最古老理论著作之一,它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完整的军事著作!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本书已经被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实际中文字!拿破仑曾经说过“要是我早些看到《孙子兵法》,我就不会失败了。
”可见,这是一本多么有魅力,博大精深的书啊!
《孙子兵法》全书一共十三篇。
包括《计》、《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地形》、《行军》、《九地》、《火攻》、《用间》。
《计》讲的主要是庙算,之战争之前的一些对双方战力的估算,分析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等等,并且据此规划作战方案。
这是全书的纲领!《谋攻》指以智慧取胜,不用武力,采取各种手段使敌人投降!《形》《势》讲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
《虚实》讲的是语音你用各种真真假假的手段使对方少混淆,最终是我方以多胜少。
《军争》讲的是如何让取得战争的先机。
《九变》主要说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战术。
《行军》说的是如何让在行军过程中观察敌情。
《地形》指出六种不同作战地形以及相应的作战要求。
《九地》讲的是依据主客观形势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为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是以火助攻。
《用间》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对于这些不仅仅限于古代打仗用的,我觉得对于现在的社会也是很实用的。
开始读得时候只是久仰其大名,而它具体的精华与意义我是不怎么能体会到的,可是书读百篇其义自现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于是,我读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都把人力资源看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因此优秀的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各行业最重要的资源。
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
所谓人定胜天,在刚开始孙子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这主要是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军队时要赏罚分明、是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对自己的士兵要恩威并施;“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以达到更高效率的统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和现如今社会中非常重视企业的高层的现象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常常看到某企业费劲千辛万苦去培养自己的CEO。
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
“视卒如爱子”社会各行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成就感。
可以想象,这种思想是达到了和种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功,但往往是不能很好的,最快的走向成功。
读了《孙子兵法》我明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是要我们有计划,考虑周全的!这样自己才能掌握运气的主动权。
而“全”在兵法中是战略,是大战略,全字是“人”和“王”的组合,清楚的表明人道才是王道。
它是“破”的相对词,所谓求全就是力求保持自己不被破坏(至少也应把破坏减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能克敌,达到斗争的目的。
“全”字在《谋攻》篇里出现七次,为“全”而“谋”,“谋”要以“全”为原则。
“故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最后孙子得出令天下人拍手叫好的结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选择,是最高理想,其结果为“兵不钝而利可全”。
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能在打击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
“全”才是最完美的天平,衡量着胜利的程度。
孙子提出“全”的思想,即显现出他宽广博大的心胸和高瞻远瞩的目光。
为什么呢?历来的将军们都认为要表现出自己军队的力量,就必须“打”,而孙子却在“全”中提出了尽量不要打,要靠总体的战略获胜,要取得全局性的胜利。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甚么才是孙子理解的“善”呢?“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位为国为民的将军,怎么能轻易用兵,把国家安全和士兵的生死置之度外呢?“善”,就是“兵不钝而利可全”,战只是手段,获利才是目的,如果自己损失惨重,就谈不上获利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认为孙子就是一位慈祥,可爱的老人,对于生命,他是敬畏的。
古往今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把他降到最低却是可能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其书才是宝贵的,才是经典!如果他是以战争的胜利而不顾及生命的奇书,那么我想这本书只是奇书,只是战争上的恶魔,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用处!我想现在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为现在的军事家所重视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