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课堂探究:
一、引入课题
大家对“集合”这个词陌生吗?
初中时学过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
简称集.
2.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
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
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举例).
5.重要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随堂练习
∈或填空.
用符号∉
(1) 3.14__Q;(2)π__Q;
(3) 0__N *; (4) (-2)0__N *; (5)32__Q ; (6)32__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 2,3x +2,5y 3-x ,x 2+y 2},…;
写出集合的元素,并用符号表示下列集合:
①方程x 2-9=0的解的集合;
②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的集合.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 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 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 5最后一段)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3. 随堂练习
若方程x 2-5 x +6=0和方程x 2-x -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M , 则 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三、归纳小结
1. 集合的定义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数集及有关符号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5. 集合的分类
四、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