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③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④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⑤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设置):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搞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因为集合是不加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这位渔民。

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渔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

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
你能理解数学家的这句话吗?
其实,数学家直观地描述了集合的概念,渔民撒下渔网一拉,一部分鱼虾就落在网中,于是把落在网中的所有鱼虾看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一个集合。

二、新课教学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也可以简称集,是一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的全体”叫做集合,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1)2、4、6、8、10、12
(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3)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

(4)满足x-3>2的全体实数
(5)本班全体男同学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7)高一(1)班中个子较高的同学
(8)我们班的任课教师中身体较健康的老师
解析:根据集合的定义,能构成集合的对象一定是确定而明确的,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而不能构成集合的那些对象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例子7中的个子较高的同学,到底多高算个子较高的同学标准不明确。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集合: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的全体就称为集合,而不能确定的对象的全体就不能构成集合。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1)、(2)、(3)、(4)、(5)、(6)可以构成集合,(7)、(8)不能构成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一般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
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
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4.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2、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乌市第一中学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5.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空集是个特殊的集合,除了它
本身的实际意义外,在研究集合、集合的运算时,必须予以单独考虑.6.常用数集的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整数集,记。

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正整数集,记作*
N或N
+ 7.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
出来,写成{|()}
x p x的形式。

法。

用这种图可以形象的表示出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book
构成一个集合
注意: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
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x2,3x+2,5y3-x,x2+y2⎬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没有遗漏的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x ,y )⎢y=x2+1⎬;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8.两个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例3、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2230x x --=的解集。

答案:列举法:{1,3}-描述法:2{|23,}x x x x x R =--∈
例4、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
(1){奇数}={|21,}x x k k Z =-∈ (2){|*,||5}{1,2,3,4}x x N x ∈<=
(3)1{(,)|}2
x y x y xy +=⎧⎨=-⎩ {(2,1),(1,2)}=-- (4)33N --∈ 答案:(4)
例5、 求不等式235x ->的解集
答案:{|4,}x x x R >∈
例1. 求方程2210x x ++=的所有实数解的集合。

答案:∅
例6、已知2{2,,},{2,2,}M a b N a b ==,且M N =,求,a b 的值
答案:0,1a b ==或11,42
a b == 三、课堂练习
(1)请学生各举一例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P 7练习3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 {|x x 是15的正约数} ②{(,)|{1,2},{1,2}}x y x y ∈∈
③{(,)|2,24}x y x y x y +=-= ④ {|(1),}n x x n N =-∈
*⑤{(,)|3216,,}x y x y x N y N +=∈∈
答案:①{1,3,5,15}②{(1,1),(1,2),(2,1),(2,2)}③82{(,)}33
-④{1,1}-⑤
{(2,5),(4,2)}
(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②{2,4,6,8,10}----- 答案:①{|13,1,2,3,4}x x k k =+=②{|2,1,2,3,4,5}x x k k =-=
四、总结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3.常用数集的记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P 7 1、2、4、5 P
17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