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原细菌概述

植物病原细菌概述


2.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布克氏菌属是由假单胞菌属中的rRNA第二组独立 出来的。
茄青枯布克氏菌(B.solanacearum)能引起多种作 物,特别是茄科植物的青枯病。
在组合培养基上形成光滑、湿润、隆起和灰白色 的菌落。
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可以为害30余科,100多 种植物。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全株呈现急性凋萎, 病茎维管束变褐,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有白色菌 脓温出。
1.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土壤杆菌属是薄壁菌门根瘤菌科的一个成员,土壤习居菌、菌体 短杆状,单生或双生,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好气性,代谢 为呼吸型。革兰氏反应阴性,无芽孢。
营养琼脂上菌落为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色至白色,质地粘稠。 不产生色素。
大多数细菌都带有除染色体之外的另—种遗传物质,一种大分子 的质粒,它控制着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药性等,如侵染寄主引起肿 瘤症状的质粒称为“致瘤质粒”(tomor inducine plasmid,俗称 为 Ti 质 粒 ) , 有 的 能 引 起 寄 主 产 生 不 定 根 的 “ 致 发 根 质 粒”(rhizogen inducine plasmid,比俗称Ri质粒)。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型
1.粒线虫属(Anguina)
• 粒线虫属线虫大都寄生在禾本科植 物的地上部,在茎、叶上形成虫瘿, 或者破坏子房形成虫瘿。
• 粒线虫属至少包括l 7个种。模式 种为小麦粒线虫(A.tritici ),也 是该属最主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引 起小麦粒线虫病,有时也危害黑麦。
病菌可以在土中长期存活,是土壤习居菌。病菌 可随土壤、灌溉水和种薯、种苗传染与传播。侵 染的主要途径是伤口,高温多湿有利发病。
番田 茄间 青发 枯病 病情
况 番茄青枯病病株和菌脓(右)
3.欧氏杆菌属(Erwinia)
属薄壁菌门。菌体短杆状,周生多根鞭 毛。菌落灰白色,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主要引致腐烂,如大白菜软腐病。
洋葱软腐病
白菜软腐病
4.假单胞菌(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是薄壁菌门假单胞菌科的 模式属。
菌体短杆状或略弯,单生,大小为 0.5—1.0μm ×1.5—5.0μm , 鞭 毛 1—4根或多根,极生。
革兰氏阴性,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 吸型。无芽孢。
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圆形、隆起、灰白 色,有荧光反应,有些种产生褐色素 扩散到培养基中。
• 菟丝子的叶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色丝状物,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和叶部, 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并造成寄主 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受害作物—般减产10%—20%,重者达40%—50%,严 重的甚至颗粒无收。
• 菟丝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种子小而多,一株菟丝子可产生近万粒种子。种 子寿命长,随作物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缠绕寄主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长, 蔓延繁殖。
2.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异皮线虫属又称胞囊线虫属。这是为害植物 根部的一类重要的线虫。胞囊类线虫是异皮总科中 很大的一个类群,在异皮总科中可以形成胞囊的线 虫有6个属。现在的异皮线虫属包括近70个种。大 豆受害后,根部的生理活动受到破坏,根系发育不 好、地上部分表现为褪绿或黄化,植株明显矮化, 严重时整株枯死。
菟丝子防治
• 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防治的菌剂,在菟 丝子危害初期喷洒,可减少菟丝子的数量并减轻危害, 具有防病增产作用。
• 菟丝子早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其吸器多伸达皮层或终止 于韧皮部,在早期进行手工拉丝防除较容易,寄主受害 也较轻,受害严重的田块应及早连同寄主一起销毁。
胡萝卜欧氏菌(E.carotovora)俗称大白 菜软腐病菌,寄生范围很广,包括十字 花科、禾本科、茄科等20多科的数百种 果蔬和大田作物,大多由伤口侵染,或 介体动物传带侵染,引起肉汁或多汁的 组织软腐,尤其是在厌氧条件下最易受 害,多在仓库中贮藏期间表现症状。
马铃薯软腐病 (Erwinia atroseptica )
已发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一半属于此 属,主要引起叶斑、腐烂和萎蔫等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茄科青枯病、桑 疫病等。
大 豆 细 菌 性 斑 点 病
5.黄单胞菌(Xanthomonas)
黄单胞菌属是薄壁菌门一个成员。菌 体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单鞭毛, 极生。
革兰氏阴性。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 吸型。
菟丝子防治
• 防治采用清洁种子,严禁从外地调运带有菟丝子种子的 种苗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
• 作种用的种子,应彻底清除菟丝子后方能用作繁殖。 • 粪肥经高温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萌发能力。 • 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效果,菟丝子一般不寄生禾本
科作物上,如玉米、高粱、谷子等,以这些作物பைடு நூலகம்大豆 轮作,或与大豆间作,玉米有屏障作用,可减轻菟丝子 的发生与危害。
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圆形隆起,蜜黄色, 产生非水溶性黄色素。
黄单胞菌属的成员都是植物病原菌, 模式种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俗称甘蓝 黑腐病菌。
6.棒形杆菌(Clavibacter)
菌体短杆状至不规则杆状,无鞭毛,不 产生内生孢子.
革兰氏反应阳性。好气性,呼吸型代谢, 营养琼脂上菌落为圆形光滑凸起,不透 明,多为灰白色。
马 铃 薯 环 腐 亚 种 (C.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m) 病 菌 可 侵 害 5 种 茄 属植物引致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大多借 切刀的伤口传染,病株维管束组织被破 坏,横切时可见到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 并充满黄白色菌脓,稍加挤压,薯块即 沿环状的维管束内外分离,故称环腐病。
大 豆 孢 囊 线 虫 病
菟丝子(Cuscuta)
• 菟丝子是菟丝子科菟丝子属植物的通称,俗称“金线草”。是一类缠绕在木 本和草木植物茎叶部营全寄生生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 菟丝子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发生。菟丝子主要寄生于豆科、菊 科、蓼科、杨柳科、蔷薇科、茄科、百合科、伞形科等木本和草木植物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