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我的母亲
邹蹈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自主导学】
1.邹韬奋,原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祖籍江西余江。
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氏()憧憧
..()妹仔.()蒙眬.()
鞋袜.()歉疚.()惺忪.()呜咽.()
3.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A.浙江元霄莫名其妙()
B.时候蜡烛热泪盈框()
C.瞥见柔和寻寻善诱()
D.帐门含冕饮泣吞声()
4.选词填空。
(1)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憧憧)的大客厅里。
(2)(母亲)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宝,饱)眼福。
5.根据文句中括号内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她讲得(健谈而且感人),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又愁眉双锁()
⑵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的良师。
()
⑶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
6.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从几个侧面展现了“母亲”的性格,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
(2)《我的母亲》一文主要描写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命运,以及封建家庭教育的情形,同时也记述了“母亲”对“我”的哺育过程,表达了“我”对母爱的颂扬感激之情。
()【自主合作探究】
7.课文主体部分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断,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通过这四个片断,邹韬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我的母亲》文风质朴,情节集中,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
试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9.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为什么会“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在妇女问题上,邹韬奋的社会理想又是什么呢?
【反馈检测】(20分)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娓娓(wěi)憧憧(c hónɡ)睡眼惺忪(xīnɡ)
B.唏嘘(xū)冤家(yuǎn)万籁俱寂(lài)
C.歉疚(jiù)蒙眬(ménɡ)辗转反侧(zhǎn)
D. 瞥见(piē)呜咽(yàn)饮泣吞声(qì)
11.下列各组词语全部正确的是()(3分)
A.循循善诱蹑手蹑脚莫明其妙
B.泪如泉涌钦泣吞声五彩缤纷
C.娓娓动听睡眼惺忪万籁俱寂
1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4分)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
...
容态:
(2)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
....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唏唏嘘嘘:
13.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
(1)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
(2)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
()
1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到年底,父亲“清算”我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15.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试着把她写下来。
(4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自主导学】
16.《我的母亲》截取了生活中的四个典型片段来描写母亲的形象,这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哪些性格特点?
①元宵夜“巡阅”,写对母亲的最初印象。
②涌流的泪珠,赞扬母亲
③丰富的内心世界,写母亲的矛盾心态揭示
④劳碌的身影,写母亲的
纵观全文,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7.“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我想陪母亲,表达出“我”怎样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8.阅读本文,探究文中母亲两次的“哭”有什么不同?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这段细节描写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⑴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⑵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⑶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21.文章前三个生活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从“两三岁”到“十岁”,而第四个片段却又回到“八岁”时,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2.本文在记叙中插入一定的议论,有何作用?
【反馈检测】(15分)
23.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4分)
惺.忪()歉疚.()万籁.俱寂()蹑.手蹑脚()
24.选词填空。
( 3分)
(1)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激感念感恩)着我的(慈祥慈爱)的母亲。
(2)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里感到说不出的。
(抱歉内疚歉疚)
25.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 4分)
(1)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
..着把我抱起来。
答:
(2)也许蹑手蹑脚
....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
答:
26.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发现。
(4分)
⑴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亲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
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撕打驱赶着,不让其会“安乐窝”。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的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⑵邹蹈奋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⑶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