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2.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3.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4.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
5.当今国际贸易中对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认证最具权威性的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 B.《CAC标准》
C.《CEN标准》 D.《ISO9000系列标准》6.我国的现行汇率制度是()。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7.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与流通中所缴纳的()退还给出口企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A.企业与职工个人所得税
B.进口关税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与消费税
D.进口关税与增值税
8.进出口商品价格是指()。
A.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B.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
C.进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D.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之差
9.下列不属于我国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的是()。
A.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B.符合国别地区政策
C.要体现销售意图
D.低价倾销,占领市场
10.《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并被写入()。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D.中共十四大报告12.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建立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陆地边境城镇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六五”计划末 B.“七五”计划末C.“八五”计划末 D.“九五”计划末14.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
年提出实施()。
A.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B.大经贸战略C.科技兴贸战略 D.“走出去”战略15.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 B.价值 C.货币 D.使用价值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进口关税的征收方法包括()。
A.从量征收 B.从价征收 C.混合征收 D.选择征收
2.目前我国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
A.港澳地区 B.美国、日本 C.欧盟国家 D.俄罗斯、东欧国家3.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开放格局。
A.全方位 B.多渠道 C.多层次 D.少范围
4.我国海关的主要职责是()。
A.查缉走私 B.货运监管 C.征收关税 D.编制海关统计5.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是()。
A.以质取胜战略 B.市场多元化战略
C.进口替代战略 D.科技兴贸战略
6.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出现的两次大的跨越是()。
A.1986年钢铁产品取代石油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B.1986年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C.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钢铁产品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D.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服装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7.《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的服务贸易方式有()。
A.跨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8.“十五”规划期间我国商品进口的重点是()
A.引进先进技术 B.保证重要资源的进口
C.引进关键设备 D.保证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9.“以质取胜”战略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B.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C.创名牌出口商品 D.提高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10.以下国家中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 B.泰国 C.新加坡D.菲律宾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绝对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是()。
2.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而不利于()。
3.()年,中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
4.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保税区是()。
5.200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
6.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又叫做()。
7.价格贸易条件又称为净实物贸易条件,是一国()与()的交换比价。
8.“入世”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我国贯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有哪些?
2.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意义。
2.我国新《对外贸易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的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30分)1.A
2. C
3. B
4. B
5. D
6.B
7. C
8. B
9. D
10. A
11. C
12. B
13. B
14. C
15. A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的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20分)1.ABCD
2. ABC
3. ABC
4. ABCD
5. ABD
6. BD
7. ABCD
8. ABCD
9. BCD
10. ABC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亚当·斯密
2.出口进口
3.2001
4.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5.21738
6.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
7.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8.外资企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我国贯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有哪些?
答: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
第二,加强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第三,推行与国际标志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实施名牌战略;
第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2.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有哪些?
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政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回顾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前提下的开放;第三,我国对外开放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第四,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意义。
此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是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调动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深化改革、增加出口的积极性;
第二,有利于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出口效益;
第三,有利于消除财政和经济运行的风险隐患,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
第四,有利于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发展出口贸易、加强退税管理的两个积极性;
第五,有利于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我国新《对外贸易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在地域上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1)地域适用范围。
法律在地域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根据《外贸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对外贸易行为原则上均适用《外贸法》,但单独关税区不适用本法。
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为我国的单独关税地区,因此不适用《外贸法》。
(2)人的适用范围。
法律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根据《外贸法》的规定,其调整对象是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的行政管理关系,由此就决定了《对外贸易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参加到这种管理关系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包括:国家有关对外贸易的管理机关;在中国从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活动的中国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依照本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3)时间适用范围。
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生效和失效时间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外贸法》第70条规定:“本法从2004年7月1日起实施。
”同时该法没有溯及力,即在2004年7月1日之前发生的任何在《外贸法》调整范围内的法律事实、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都只能依据当时有关的法律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