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优秀课件 PPT

诗歌鉴赏优秀课件 PPT

问: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 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的末句博得了后人的一 致赞赏,你能说说原因吗?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问:(1)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 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 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 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2)末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一位名叫碧 玉的美丽女郎的。
问:两首诗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 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自抓住了柳枝的 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问: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 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所感受 到的一种意境。 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又透露出诗 人怎样的心境? 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意境是 否和谐?为什么?
病 牛 李纲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动 词“啼”是否能换成“鸣”,请说说你 的看法。 ( 2)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 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①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解】①箱:通厢,仓廪 。 1.“耕犁千亩实千箱”与题目有何关系?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胸襟?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①凤城:京城。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病 牛 李 纲(1)
耕犁千亩实千箱(2),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léi病卧残阳。
注:(1) 李纲,宋抗金领袖,时罢相居鄂州。 (2) 箱,通厢,仓廪 。
夏 意 苏舜钦
问:(1)诗中“
”之景既紧扣题中
“暮春”二字,同时渲染了感伤的氛围,为抒 情作铺垫。
(2)诗中“古今情”除了指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外,还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后两句 作简要分析。
赏析方法
• 知人论世,解读诗人心境。 • 推敲词句,体味作品情感。 • 揣摩意象,把握诗歌意境。 • 明辨技巧,体会构思精妙。
诗歌鉴赏优秀课件
知人论世,解读诗人心境。 推敲词句,体味作品情感。 揣摩意象,把握诗歌意境。 明辨技巧,体会构思精妙。
一、意境:
宁静美好、清新自然、华美壮丽、 雄浑刚健、恬淡闲适、幽冷孤寂、
迷茫渺远、荒凉凄清、空灵澄澈… …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反复
三、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借物喻人、借古讽今、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以动写静、以声衬静、化用典故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fāng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 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本诗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时王昌龄被贬江宁丞,正处于众口交毁的 恶劣环境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