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基于酸性指标的岩浆岩分类

酸 性 强
Na2O和K2O
Na2O和K2O的含量虽然不及FeO、Fe2O3、CaO、
MgO、Al2O3等高,但在岩浆岩研究中的意义重大:
因为其在地幔和地壳中的含量差别显著,二者 又是主要造岩元素中最容易熔融的组分,对源
区的组成和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以及岩浆的演
化过程反应敏感。 通常把Na2O和K2O质量百分数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碱的含量),用ALK表示。
帮助阐明岩石的成因,如岩浆的起源,岩浆演
化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变化,某些成分特殊的岩石是 否属于岩浆成因等等问题。
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 素都可以在岩浆岩中找到踪迹。
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Isotope Geochronology):
强调时间概念,根据放射性成因同位素随时间变化 的定律,测定地质体的年龄与活动历史,研究地质 事件的计时,或地质运动、地球演化的时间序列; 另外,放射性成因同位素示踪,可研究成岩成矿的 物质来源,探讨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的演化。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 研究地质体中稳定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在各种地质条 件下的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岩石和矿 石的物质来源、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成因机 制及岩矿石形成后的地质作用影响等地质问题。
碱性系列: 过碱性系列:
②SiO2-(Na2O+K2O)图解
右图为较常使用的碱度系列划
分图解,可将岩浆岩划分为碱
性系列(A)和亚碱性系列(S)。
另外,Na2O与K2O的相对含量、w(Na2O)/w(K2O)比值等 也常作为岩浆岩研究的主要参数。 例如,由陆壳沉积物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一般具有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5771,La、Ce、 Pr、Nd、Pm、Sm、Eu、Gd、Tb、 Dy、Ho、Er、Tm、Yb、Lu )等。
(三)、微量元素
不同的岩石,随主要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其微
量元素也呈有规律的变化。
岩石酸度增高,K和Na的含量也增高,能够以类质同 象代替K、Na离子的第一族碱金属微量元素Li、Rb、 Cs的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反,对于亲铁元素如V、Co、Ni、Cr,随着岩石酸 度增高,其含量急剧减少;但随着岩石基性程度的增 高,而明显增加。 岩石中碱度的增高,明显地有利于稀有元素的富集。 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的分布,也体 现有规律的变化。
w(Na2O)/w(K2O)>1的特征,而幔源岩浆分异形成的(M型)花岗岩或地 壳中以岩浆岩为源区重熔形成的(I型)花岗岩则常具有 w(Na2O)/w(K2O)<1的特征。
Al2O3
Al2O3在岩浆岩的平均组成中含量仅次于SiO2。岩浆 中Al2O3的含量高,则粘度大,暗示着长石的含量高。 Al2O3也是岩石进一步分类和成因研究的重要参数。 例如,在亚碱性玄武岩中,w(Al2O3)>16%者被叫做 高铝玄武岩,是岛弧火山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花岗岩中,w(Al2O3)/w(K2O+Na2O+CaO)(常表示 为A/CNK)>1.1者,多为S型花岗岩。
第二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 共生组合与化学 成分的关系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据已有的地球化学资料,地壳中所有元素在火成岩 中均已发现,但其含量、在岩浆岩中的作用,及其在岩 浆发生、演化和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却很不相同。
按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及在岩浆 岩中的意义,可以分为:
残余矿物 矿物从岩浆中析出后,因温度、压力、 成分等发生变化,使这些矿物受到部分 溶蚀、反应或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 的残余部分叫残余矿物。
反应矿物 已经受反应、分解而形成的新矿物称反 应矿物。
早期析出的镁橄榄石与岩浆中的SiO2发生反应,生成的顽火辉 石,即为反应矿物,而残留的橄榄石则为残余矿物。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对于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
生成条件,以及岩石成因都有重大意义。同时,
它也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别的主要依据。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常见的不过20几种,这些构 成岩石的矿物统称为造岩矿物。
岩浆岩中矿物的分类
化学成分 硅铝矿物 铁镁矿物 含量及作用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副矿物 成因类型 原生矿物 成岩矿物 岩浆期后矿物 它生矿物 外生矿物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常用氧化物质量
分数表示。它们主
要是以上元素的氧 化物,还包括
Cr2O3,ZrO2,
CO2 等,这些氧化 物的质量分数一般
都大于0.1%,其总
和占岩浆岩平均化 学成分的98%以上 。
氧化物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范围
氧化物 SiO2 Al2O3 MgO CaO Na2O K2 O H2 O TiO2 P2O5 MnO ZrO2 Cr2O3 含量特征 一般34-75%,少数可达80% 一般10-20%,在纯橄榄岩中较低 一般1-15% 一般0-15%,但在某些辉石岩中可达23% 一般0-15%,在某些霞石岩中高达19.48% 一般<=10%,且常低于Na2O,但在某些白榴岩中可达17.94% 某些结晶岩石含3-5%,一些火山玻璃可达10% 一般0-2%,很少超过5%; 一般0-0.5%,很少超过3%; 一般0-0.3%,很少超过2% 一般0-1%,最高不超过5% 一般0-0.5%,在个别岩石中可达2-3%
①里特曼指数
碱性程度(碱度)是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确定岩
浆岩碱性程度的方法很多,最方便而又常用的是里特 曼组合指数(σ),又称系列指数或里特曼指数(
Rittmann Index),由里特曼1957年提出。
钙碱性系列: σ<3.3 σ=3.3~9 σ>9
(K 2 O Na 2 O)2 σ SiO 2 43
2. 成岩矿物 在岩浆完全结晶后,由于外界物理化学条 件的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的降低),使原 生岩浆矿物发生转变而新形成的矿物叫成岩矿 物。
如透长石→正长石, 高温β石英→低温 α 石英 。
主要造岩元素
次要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同位素
(一)、主要造岩元素
据地壳元素丰度值的研究,地壳主要由12种元素O 、Si、Al、Fe、Mg、Ca、Na、K、Mn、Ti 、H、P组 成,这些元素占地壳总质量的99%,称为主要造岩元素 (petrogenetic elements) 。 岩浆岩中主要造岩元素也是这12种,其中含量最多 的是: O、Si、Al、Fe、Mg、Ca、K、 Ti等8种。其总 和约占岩浆 岩总重量的99.25%。 氧的含量最高,占岩浆岩重量的46.42%,占体积 的 94.2%。
FeO+Fe2O3 0.5-15%,FeO一般高于Fe2O3
SiO2
SiO2: 对岩浆及岩浆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矿物组 成的影响最大,是岩浆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氧化物 ,并被用来作为划分岩浆岩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 的参数。 酸性程度就是指岩石中SiO2含量的高低。 习惯上对SiO2含量高者称之为酸性程度高或酸 度大,也叫基性程度低; 反之,对SiO2含量低者,谓之酸度小,或基性 程度高。
们对于了解一个岩体的形成条件,对比不 同岩体,确定岩体时代以及研究稀散元素 有重要意义。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副矿物
( 三)岩浆岩矿物的成因类型 按矿物形成阶段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划 分: 原生岩浆矿物 成岩矿物 岩浆期后矿物 它生矿物 外生矿物
1. 原生岩浆矿物 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按成因特点又可分 为以下三类: 正常矿物 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而且在岩石形成 过程中稳定的矿物。
硅铝矿物
铁镁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浅色矿物
石英
正长石
白云母
斜长石
主要造岩矿物——暗色矿物
橄榄石
普通角闪石
普通辉石
黑浆岩中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 闪石、云母等)的体积百分含量称为色 率。根据色率可以粗略判断岩石的成分 和酸性程度。
浅色岩:习惯上把浅色矿物占优势的岩石称为浅 色岩,其色率在0~30之间。 暗色岩:色率在60~100, 以暗色矿物占优势的岩 石称为暗色岩。如 橄榄岩、辉长岩等。
(三)、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研究意义:
微量元素是岩石种类及系列划分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岩石 成因及演化(如局部熔融、分离结晶程度)的重要信息。 定量的微量元素的丰度、变化、分配,不仅可帮助我们探讨 岩石形成的物化条件(P、T、fO2等),而且对研究大地构造环 境及指导找矿,也有重要意义。 详细地对比某些微量元素与造岩元素或微量元素本身之间的 比率,也是有成因意义的。常用的元素比率有:K/Rb、K/Ba 、Rb/Sr、Nb/Ta、Th/U、Cd/Zn等。
岩浆岩岩石学
第二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李克庆
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不仅有助于了解各类 岩浆岩的内在联系、成因及次生变化,而且还是
岩浆岩分类的主要依据。
此外,物质成分特点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 的含矿性,因此,深入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可 为找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岩浆岩物质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是岩浆岩岩石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岩石 大陆钙碱性系列 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 深海拉斑玄武岩系列
K/Rb 400-500 1000左右
Rb/Sr 0.05-0.10 0.01-0.05
(四)、稀土元素(REE)
指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 La、Ce、Pr、Nd、 Pm、Sm、Eu、Gd、Tb、Dy、Ho、Er、Tm、Yb、 Lu ,另加Sc(21)和Y(39)。 在岩浆岩中,除Pm主要为人工放射性产物外,其 余16个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十分相似: 难熔,且难分离的元素族; 经常紧密共生,共同产出,不易受后期次生变化的 干扰,一经“记录”在岩石中,容易被保存下来, 因此,它是岩浆岩的一种很好的成因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