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2 岩浆岩中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1)据矿物的自形程度
对造岩矿物,一般自形 程度越好,晶出越早(副矿 物例外)。
2)据矿物的反应和包裹关 系
对造岩矿物,一般被包 裹矿物先于包裹矿物形成 (成岩矿物例外)。
2 岩浆岩中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3)矿物晶体大小
仅适用于斑状结构岩石。 似斑状岩石中,斑晶可后来交 代形成。 4)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 特有的副矿物常与特定的次生矿物共存一起。 如:黑云母→绿泥石+榍石+磁铁矿花 岗 岩 中 的 榍 石, 当 分
注意: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在成因及特征上的区别
结构类型 ①产状 ②形成世代 ③成分 ④基质结构 斑状结构 见于浅成岩、喷出岩中 似斑状结构 多见于中深成、深成岩中
斑晶、 基质为两个世代, 物 斑晶、基质同一世代,形成 化条件不同 条件相近 斑晶、基质矿物成分不同 两者成分相近
玻璃质或隐晶质, 部分微晶 显晶质,中细粒-中粒-粗 质,基质与斑晶粒度悬殊 粒,基质与斑晶粒度有过渡 边缘可见熔蚀及暗化现象 无熔蚀及暗化边,边部常有 环状分布的细小矿物包裹体
4.3 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常见构造类型
主导因素 成分 均匀程度 岩浆流动 岩浆 冷却收缩 侵入岩 块状构造 斑杂状构造 球状构造 原生片麻状构造 流线构造 流面构造 原生节理(层节理、垂 层节理、斜节理) 喷出岩 块状构造 流纹构造 流动构造 枕状构造 柱状节理 绳状构造 层理构造 原生节理 珍珠构造
3 与流动有关的构造
流线构造:由柱状、针状矿物 大致定向排布构成。
流面构造:由片状、板状矿物 或扁平状捕虏体大致平行 排列构成。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成 分的条纹及拉长的气孔 定向排列表现出的一种 构造。
3 与流动有关的构造
绳状构造:溢出地表的岩浆在流 动过程中,熔岩流表明塑性 层被推挤、扭曲成绳索状。 原生片麻状构造:岩石中暗色矿 物呈断续定向排列,其间为 浅色矿物集合体所隔开。
④两系列中形成温度相近的矿物可在岩浆中同时结晶。
2)鲍文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
⑤随着岩浆的冷却和温度的降低,两个分支在下部汇 合成简单的不连续系,石英是其最终结晶产物。
3)鲍文反应原理的主要应用(p.250)
①概略地表示了矿物的结晶顺序:
上部早于下部结晶,Ol→Px→Hb→Bi,Ca-
Pl→Na- Pl,Pl→Af,Q在侵入岩中最晚析出。
19)玻基斑状结构 岩石中具斑状结 构,斑晶呈孤立、零 散状,而基质则全由 玻璃质组成。
20)花岗结构 岩石中暗色矿物 相对比较自形,其次
是斜长石,碱性长石
大多为半自形,而石
英为它形充填状。常
见于花岗岩中,也称
为半自形粒状结构。
岩浆粘度的影响 在相同结晶条件下,粘度越大结晶程度越差。 如喷出环境: 玄武岩——多为全晶质、半晶质结构; 基性岩浆SiO2含量低,粘度小。 流纹岩——多为半晶质、玻璃质结构; 酸性岩浆SiO2含量高,粘度大。
16)交织结构 半晶质结构,微晶含量明 显多于玻璃质,斜长石微晶呈 定向、半定向排列,微晶间充 填少量玻璃质。 17)玻晶交织结构
又称安山结构,半晶质 结构,微晶含量明显少于玻 璃质,斜长石微晶分散在玻 璃质中,安山岩中常见。
18)粗面结构 岩石全由碱性长石微 晶组成,作定向、半定向 排列,玻璃质含量很少, 在粗面岩中最常见。
4 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浆岩中,矿物与矿物之间或矿物与玻璃质之间 的排布、结合方式千差万别,从而构成不同的结构特 征,常见如下几种: 1)交生结构:两种矿物有规律的穿插在一起。如:
①文象结构: ①蠕虫结构: ③条纹结构: 正条纹结构 反条纹结构
显微文象结构
蠕虫结构
条纹结构
条纹结构
2)反应边结构与反应残余结构 新形成的反应矿物 部分或全部包绕早 期结晶的矿物。
2)按相对大小划分 等粒结构:主要矿物大小相近 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大小不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粒度截然分为两群,无过渡现 象,相差悬殊,大者称为斑晶,小者组成基质, 基质为隐晶质、玻璃质或微 晶质。当若干大的斑晶聚集 一起分布在基质中时可称为 聚斑结构。 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粒度也 分为基质与斑晶两部分,但 二者粒度相差不很悬殊,之 间有过渡,基质多为中细粒、 中粒或粗粒显晶质。
4 与挥发分有关的构造
气孔状构造:熔浆流出地表 后,其中的挥发分散失 留下大量的空洞。
杏仁状构造:熔岩中气孔被 后来的物质充填后即构 成杏仁构造。
雏晶结构
→
骸晶结构
→
霏细结构
→
球粒结构
2 矿物颗粒大小
1)按绝对大小划分 ① 隐晶质结构:颗粒很细小,肉眼 难分辨,但镜下可以看出矿物晶粒。 见于浅成及喷出岩中。
②显晶质结构:肉眼可分辨矿物颗 粒界线及颗粒大小。进一步分为: 粗粒结构 >5mm 中粒结构 1~5mm 细粒结构 0.1~1mm 微粒结构 <0.1mm
3 鲍文反应原理及其岩石学意义
2)鲍文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
①玄武岩浆在冷却结晶过程中,根据反应性质不同 分为连续系列与不连续系列。
2)鲍文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
②靠上部者形成温度高,先结晶,越靠下部越晚结晶。 ③平衡结晶时,早期晶出的矿物与岩浆反应可生成系列 中低位相邻的新矿物。
2)鲍文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
5.2 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1 岩浆岩中矿物的一般结晶顺序
矿物作为岩浆结晶过程中的产物,往往能反映一 定的岩浆成分和物化条件,所以研究岩浆矿物的晶出 顺序是认识岩浆结晶过程的重要方面。岩浆中矿物晶 出规律大体如下: 1)铁镁矿物一般较早析出,且富镁的早于富铁的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顽火辉石→紫苏辉石 斜方辉石→单斜辉石 镁橄榄石→铁橄榄石 然而,有时铁橄榄石可晚于辉石;紫苏辉石可晚 于透辉石;富碱辉石和角闪石可很晚析出。
挥发份
岩浆分异
晶洞构造
晶簇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石泡构造 带状构造 层状构造
带状构造 韵律层状构造
1 成分均一,稳定结晶条件下形成的构造
块状构造:成分无定向、均匀、 分布。
2 成分不均或结晶条件多变时形成的构造
斑杂状构造:岩石的成分、结 构及颜色很不均匀,不同 部位变化较大(与同化混 染或岩浆混合作用)。 球状构造:某些矿物绕某些中 心呈同心层状分布而成。
5.1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要素:决定岩浆岩结构特征的基本 因素简称为岩浆岩的结构要素。
结构要素包括:岩石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 自形程度(矿物形态)、相互关系。 四大结构要素是岩浆岩结构的分类命名的主要依
据。
1 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结晶程度:指岩石中晶体和玻璃质的 比例。据此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物质组成, 形成于缓慢冷却结晶条件(深成 相),如橄榄岩。 半晶质结构:结晶矿物与玻璃质所组 成。也见于火山岩中,如安山岩。 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火山玻璃(非晶 质)组成。是岩浆迅速冷却(喷出 相)形成,如珍珠岩。
4 岩浆岩的结构 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的概念
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
以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特征。
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
石的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所表现出 来的岩石特征。
火成角砾状构造 主体中粒结构、角砾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中粒结构 条带状构造 中粒结构
②反映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的一般规律:
如Py与基性Pl、Hb与中性Pl共生、而Ol与Mus、
Ab、Q不共生。
3)鲍文反应原理的主要应用 ③解释了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及斜长石的正环带结 构成因。 ④玄武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可形成较酸性的岩石。
鲍文反应原理并非万能,仅适用于钙碱性基性岩 浆的平衡结晶作用(侵入岩)。自然界不同性质的岩 浆实际结晶过程要复杂的多(如:酸性喷出岩中的石 英斑晶、斜长石的反环带或韵律环带,等)。
6)包含结构
泛指岩石中大晶体包含 小晶体的一种结构。大的叫 主晶,小的被包裹的叫客晶。
7)煌斑结构
岩石中暗色矿物占优 势,且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 矿物自形程度很好,自形程 度明显高于浅色矿物。它是 煌斑岩的特有结构。
8)海绵陨铁结构
陨石中常见的结构,在岩 浆岩中少见,主要见于富含金 属矿物的超基性、基性岩中。 9)辉长结构 基性斜长石和辉石含量、大小相近,自形程度 大致相同,多为半自形晶。该结构在辉长岩中比较 常见。
★岩浆岩结构构造的研究意义: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反映岩石中矿物或玻璃物质 或其它组成部分构成岩石的方式,是岩浆岩的基本特 征之一。 岩浆成分不同、或结晶冷凝的物化学条件不同可 以形成不同的结构、构造。 因此,结构构造不仅可用来区别和鉴定岩石,也 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基础之一。根据结构构造特征反 过来可以探讨岩石的形成条件(环境),具有成因意 义。
⑤斑晶
3 矿物颗粒的自形程度
自形程度:矿物形态发育的完善 程度。据此特点可划分为: 1)自形粒状结构:晶形发育良 好完整的矿物所组成。 2)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晶体 部分发育完整,有良好的晶面, 部分则为不规则状轮廓。 3)它形粒状结构:矿物晶面多不发育,边缘不规则。 决定矿物自形程度的因素主要是: ①矿物的结晶能力;②矿物的结晶顺序;③结晶时的物 化条件。
13)间粒结构 又称粗玄结构或粒玄结 构,特点是较自形的板条状 斜长石微晶构成的不规则空 隙内充填着多颗辉石、橄榄 石、磁铁矿的细小颗粒。
14)间隐结构 为半晶质结构,在细小 条状斜长石微晶所构成的不 规则间隙中填充着玻璃物质。 (如果玻璃脱玻化变成了绿 泥石等产物,则构成间片结 构)。 15)间粒间隐结构 又称填间结构或拉斑玄武结构,是介于间粒结 构和间隐结构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结构。
3)暗化边结构: 见于火山岩中含水的矿物 斑晶,先形成的含挥发分暗色 矿物斑晶(Bi、Hb)在到达地 表后分解形成暗色或不透明的 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