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真题及答案

自考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试卷课程代码:0704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区域物流载体是区域物流的组成要素之一,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区域物流载体建设的是( A )A.物流企业信息系统B.基础设施C.物流活动设施设备D.物流标准2.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经历五个步骤,下列五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C )①系统分析阶段②系统设计阶段③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④系统规划阶段⑤系统实施阶段A.①④②③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①②③⑤3.__________集图形处理技术、程序生产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各类开发工具于一身,有效缓和了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 C )A.面向对象法B.生命周期法C.CASE方法D.面向结构法4.任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下面各选项中__________不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部分。

(D )A.处理交易B.管理控制C.决策分析D.数据存储媒体5.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每一成分给以详细的定义。

( B )A.判定表B.数据流图C.U/C矩阵D.组织结构图6.模块结构设计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型中__________阶段之后的任务。

( D )A.接口设计B.数据设计C.过程设计D.平台设计1 / 77.目前模块的连接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D )A.内容连接B.公共连接C.控制连接D.模块连接8.网络设计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B )A.选择网络结构B.确定与外部联系C.选择和配置网络设备D.线路布局9.面向对象的设计包括__________和应用设计两个部分,两者均被融入至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中。

( A )A.类设计B.模块设计C.属性设计D.对象设计10.__________的目的是使系统能够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有用信息,也是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

( C )A.输入设计B.对话设计C.输出设计D.用户界面设计11.下列四个选项中,__________不是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而提供的速写方式。

( A )A.复制B.只读C.只写D.修改12.在可供计算机选择的各种网络操作系统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操作系统是( D )A.UNIXwareC.VistaD.Windows13.下列选项中,__________不是采购管理子系统的功能。

( D )A.供应商评估管理B.采购计划管理C.采购订单管理D.财务管理14.广义上的DRP(分销资源计划)系统的管理对象除了订单、库存、财务、物流等方面还包括(B )A.采购管理B.客户关系管理C.供应链管理D.生产计划管理15.在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集中制数据存储管理模式中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__________正在成为新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范式。

( C )2 / 7A.C/S模式B.B/B模式C.B/S模式D.B/C/S模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从不同的角度,物流可以分为多类,其中按照物流作用不同可以分为_供应物流_________、销售物流__________、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2.在物流管理金字塔中,面向企业_决策层_________对应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中的计划管理系统,_管理层_________对应于协调控制系统,业务层和客户__________对应于业务处理系统。

3.现行信息系统分析包括现行系统的_详细调查_________、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制定新系统的_逻辑模型_________。

4.结构图和_IPO图_________两部分构成了HIPO图,前者描述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以及各类_模块_________间的关系,后者描述了某个特定模块内部的_处理过程_________和输入/输出关系。

5.功能模块设计的内容可以分为_总控系统部分_________和子系统部分。

__其中子系统部分的设计是对子系统的主控程序________和__交互界面________、各功能模块和子模块的处理过程,主要有数据的输入、运算、处理和输出。

6.代码设计是对利用一些便于计算机或人进行识别的符号来表示各种信息,其设计原则必须遵循_唯一性_________、标准化和规范化__________、合理性和简单性、适用性和可扩充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企业物流:是指在营过程企业生产经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它通过对系统内外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获得物流管理中有用的信息,并以表格、文件、报告、图形等形式输出,以便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组织物流活动,协调和控制各作业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3.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类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事物的抽象。

它是对一组信息及其操作的描述。

3 / 74.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层次式的模块化结构,并且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确定组成系统的模块。

5.区间码:区间码将数据分为若干组,每一个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的数字和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义,区间码的每一个区间可以使用有序码或助记码表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

答: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协调供应链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2.简述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及其适用性。

答:原型法的主要思想是: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根据用户的要求首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改进,使之逐步完善,最终建立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

它既可以单独作为一种开发方法加以应用,又可以作为生命周期法的辅助方法和工具。

原型法的适用范围:原型法的适用范围是比较有限的,适用于小型、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的系统。

3.编码的基本步骤。

答:(1)确定代码对象。

(2)考察是否已经有标准代码。

如果有标准代码,就应该遵循这些标准。

如果没有,则应该参照国际、国家和行业部门的编码标准,设计出相应的代码种类和类型。

(3)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实际情况选择编码类型。

(4)编写代码、制作代码表和详细说明。

(5)通知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学习,以便正确使用代码。

4.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

答:(1)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超始阶段。

系统规划工作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

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则是确定要开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给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所需的接口等方面的设想,完成该项软件的可行性分析,探讨解决方案,并且对可供使用的资源,诸如计算机软硬件、人力资源和开发进度估计,制定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

如果客户满意则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反馈并修正直至满意,如果不可行则取消.4 / 7(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主要是对开发的软件进行业务调查和分析,充分理解用户的需要,明确这些需要的逻辑结构并且加以确切的描述。

若方案可行并且客户满意则进入下一阶段工作,如果客广,不满意要进行修改直至客户满意,如果方案不可行则停止该工程。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足依据系统分析说明书进行新系统的物理设计,提出一个由一系列物理设备构成的新系统设计方案,并把这一方案表达出来通常分为总体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包括系统空间布局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系统软硬件结构设计;详设计阶段包括数据库/文件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模块结构设计与功能设计。

(4)系统实施阶段物理设计完成后,即可进入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是购置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并安装测试;程序设计、程序及程序系统的调试;系统试运行;编写操作说明等文字资料;操作人员培训等。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同时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这三部分工作。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逐日记录并提交运行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对系统进行修改、维护或局部调整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说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

答:一、概述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

2、该系统(工程)的开发者、用户,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限制。

二、系统设计规范1、程序名、文件名及变量名的规范化。

2、数据字典。

三、计算机系统配置1、硬件配置。

主机、外存、终端与外设,其他辅助设备、网络形态。

2、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语言及软件工具、通信软件等。

3、计算机系统的分布及网络协议文本。

四、系统结构1、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2、各个模块的 IPO 图。

五、代码设计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中代码的类型、名称、功能、使用范围及要求等。

六、输入设计5 / 71、物流业务中各种数据输入方式的选择。

2、输人数据的格式设计。

3、输人数据的校验方法。

七、输出设计1、输出介质。

2、输出内容及格式。

八、数据库及文件设计1、数据库总体结构,各数据文件及文件中数据的逻辑关系。

2、文件(数据库)结构设计。

各文件中数据项名称、类型、长度等。

3、文件存储要求。

访问方法及保密处理。

九、其他内容1、库和方法库设计的说明(主要针对具有决策功能的物流决策系统)2、系统安全模型保密设计。

3、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2.总结ERP(企业资源计划)演变的主要过程。

答:(1)第一阶段,MRP(20 世纪 60 年代)。

主要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计划;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生产计划计算物料的要求。

(2)第二阶段,闭环 MRP(70 年代)。

在 MRP 基础上集成了能力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和采购、形成反馈、构成封闭的循环。

(3)第三阶段,MRPⅡ(制造资源计划)(80 年代)。

在闭环 MRP 的基础上集成了财务、供销链管理和制造,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

(4)第四阶段.ERP(90年代至今)。

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支持多种制造类型和混合制造,集成更多功能模块,包括供销链;集成了供应、制造和销售过程,系统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应用扩展到电信、石油、金融等非制造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