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


(二)战略环境
国内战略环境
1. 地理环境 2. 政治环境 3. 综合国力状况
国际战略环境
1.时代特征 2.世界战略格局 3.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 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趋势 5.周边安全形势
二、国际战略格局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念及其演变 (二)当代国际战略格局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二、国际战略格局
• 1.冷战结束后,世界主流是和平发展,中国周边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者武 装冲突。
• 2.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印度构成一超多强合作制衡 的亚太安全总体战略。
• 3.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 • 4.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不稳定因素:
1.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任务艰巨。。 2.美国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制造紧张局势。 3.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不断制造事端。“三股 势力”威胁上升。 4.台独分裂势力任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
• 第二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 雅浦群岛、帕劳群岛,延至哈马黑拉群岛。
• 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
美国队对中国的经济孤立 (TPP)
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
• 1.安全威胁东移、南移成为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周边安全的特点。
• 2.中美关系将始终影响周边安全的重要因 素。
思考题
• 1.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 2.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的美国因素? • 3.新时期我国对外安全形势走向?
• 3.海洋领土、权益争端将仍是中国周边安 全的热点问题。
五、我国国家安全政策
• 1.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 2. 实现国防军队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 3. 加强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建设。 • 4. 贯彻积极防御战略。 • 5. 坚持自卫防御的和战略。 • 6.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四)国际战略格局发展趋势
⒈世界格局多极化,美国“一超”地位还长时间存在。 2.经济趋向全球化促使国际局势缓和。 3.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化,恐怖主义扩大化。 4.发展模式多样化。 5.维安组织机制化。
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安全威胁并存 我国周边稳定因素:
军事理论
国际战略环境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张延聚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第一节 战略环境概述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第三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一)战略的含义
三个构成要素: 战略目的与任务 、 战略方针 、 战略手段
现代军事战略的特点: 立足于威慑、立足于常规战争、立足于长远竞争
(二)战略环境
格局是指事物的结构、状态、样式,它受 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乃至发生变化。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 影响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通常分为四种类型: 单极格局 两极格局 多极格局 多元交叉格局
(二)国际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态势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
三个岛链
• 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 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 它位于第一岛链的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 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有了与“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 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 2. 维也纳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815-1871 年) 3、法兰克福格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1871-1918)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格局(1918-1945) 5、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1945-1991)
1.美国“一超”地位无人替代 2.欧盟势力影响日益扩大 3.俄罗斯意欲重振大国地位 4.日本走向政治军事大国步伐加快 5.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6.地区大国不断壮大 7.区域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
中日钓鱼岛之争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二)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差异性
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 端进一步突出。海洋方面的威胁重于陆地方向。
三、美国影响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因素
美国实行遏制政策,对我安全构成最大威胁
济上遏


政治上演变


事上 包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