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


维新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康有为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 会发展潮流的。
共同主张: 《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变法是历史发展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梁启超 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英国1832 年议会改 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 立(187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困窘: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新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的演进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观察点1: 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
观察点1: 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侵略的?
经济:1)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的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贷款、修筑铁路、抢夺矿山开 采、投资办厂、开设银行
政治:
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 国。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暂缓和了列强争 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共同宰割 中国的同盟。
李大钊
9
郑观应
10
11
孙中山 王 韬
12
康有为
4、 6 ) 3 、12 ) 1、 8 )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 9、11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资产阶级激进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以下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
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 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 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 了中日《马关条约》。
开眼看世界,师夷制夷(林则徐、魏源)
A
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 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 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观察点2: 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 业救国”的倡导、清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型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 迫。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历史根源)
1、必要性(社会基础) ①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政治) ②甲战争宣告洋运探索失败,救亡图存需进行新探索; ③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可能性: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和西学的不断传入; 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甲午战败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甲午战 败赔款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康有为
1、理论基础:19C70Y早期维新思想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2、思想主张: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 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托古改制)
4、利与弊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 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5、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 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 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 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 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1
2
3
4
5
6
陈独秀


梁启超
李鸿章
魏 源
曾国藩
林则徐
7
8
江苏大生纱厂
19世纪末的中国农民
观察点2: 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观察点2: 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 些? 1)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 步加剧
3.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强学会 保国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严复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 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 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 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 兴趣了。”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 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级革命思 想的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