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
5.5调查、检测法
5.5.1概念:
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 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鉴别分析。
5.5.2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 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


6.4氯气 危害行业举例 氯气制造业、以氯气为原料的制造业、漂白相关行业、消 毒相关行业 6.5苯危害行业举例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炼焦、 煤气及煤制品业、体学农药制造业、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 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染料制造业、化学试剂制造业、催化 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合成橡胶制造业、 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业、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工业、橡胶制品业、玻璃及玻 璃制品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机械工业、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 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计量器具制造业、装饰业、房修 业、粘胶剂制造业(苯的制造、以苯为原料制造业、有机 溶剂)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5.1 按工作方法分类
5.1.1经验法
5.1.2 类比法
5.1.3. 检查表法 5.1.4 工程分析法 5.1.5 调查检测法 5.1.6 其它方法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续)




5.2按工作目的分类 5..2.1建设项目评价法 5.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法 5.2.3职业危害申报法 5.2.4健康监护法 5.2.5职业病诊断法
6.1.2粉尘危害行业举例(续)





6.1.2.2煤尘(煤矽尘) 煤炭采选、运输、贮存和使用及燃烧 6.1.2.3石墨尘 石墨矿开采、加工、使用 6.1.2.4石棉尘 开采、使用及材料设备中存在 6.1.2.5电焊烟尘
6.3铅及其化合物危害行业举例

再制蛋配料、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 艺美术品制造业、铅盐制取、涂料及颜料制造业、 热稳定剂合成、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含铅弹 头制取、橡胶制品业:包铅硫化、玻璃及玻璃制 造业、石墨及碳素制品业:金属粉制备、金属粉 混合、重有色金属冶炼业、船舶除锈、电气机械 及器材制造业:制铅粉,制铅膏、电子及通讯设 备制造业:陶瓷电容配浆、电容端面喷铅、拆船 业、纺织业、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塑料制品业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韩邦平 联系电话 85916018 85916038
电子邮箱 sdd1911@
主 要 内 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 2、职业危害因素 3、法定职业病 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 5、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常用方法 6、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7、职业危害申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识 别方法


7.3.2利用感官识别 7.3.2.1可以感官直观判定的职业危害:粉尘、高温、噪声、 振动、紫外线、气压(高、低) 7.3.2.2 可以感官 提示 的职业危害:有色、有味及刺激性气 体;腐蚀性液体 7.3.3利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判定: 适用于所有职业危害因素,特别是化学产品、中间产品、 原料、辅助材料抄写登记备查后,直接判定。 7.3.4利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判定: 有机溶剂、油漆、粘胶:挥发的有害气体,查成份(油漆、 有机溶剂、粘胶成份)以其中哪些是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来 判定 7.3.5根据工艺、化学知识及综合分析判断,生产过程产生 的有害气体:




6.7噪声危害行业举例 《目录》中列举了64个行业 6.7.1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 声音,且8h/d或40h/w 6.7.2听阈:正常人耳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音强度。 6.7.3声压级:给定声压与参考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 乘以20,以分贝计。在空气中参考声压一般取为2*10E-5帕, 这个数值是正常人耳对1千赫声音刚刚能觉察其存在的声 压值,也就是1千赫声音的可听阈声压。 6.7.4连续噪声: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 (A)】 、非 稳态噪声【声级波动≥ 3dB (A)】 6.7.5脉冲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 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1.3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 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
5.2类 比 法
5.2.1概念:
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调 查和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价 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2.2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已有相同或相似企业的 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7.3.6利用厂区功能划分单元识别:
生产区、辅助区、服务区、办公区,注意 污水处理等配套项目。 7.3.7利用全部劳动者工作场所识别: 特别注意特殊工种。 7.3.8利用单位部门划分单元划分


7.4识别方法
7.4.1 资料收集调研:
生产过程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 及副产品; 生产工艺与设备; 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 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 相关评价报告。




6.6高温 危害行业举例 《目录》中列举了64个行业 6.6.1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 射、或伴有高气湿项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 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6.6.2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室外WBGT=0.7tnw+0.2tg+0.1ta 室内WBGT=0.7tnw+0.3tg tnw——自然湿球温度; tg——黑球温度; ta——干球温度



6.7 正己烷 在常温下为微臭的液体,易挥发,蒸汽比重 2.97,沸点68.74℃,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 乙醚、乙醇。工业上主要用于工业粘胶配制、除 污、干洗、油脂萃取、制鞋、制球、 印刷、油漆、 制药、家具制造及电器制造等。 正己烷在生产环境主要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 吸收,人类一次口服50g正己烷可致死;经呼吸道 吸入中毒时表现为急性中毒性脑病和粘膜刺激症 状。 正己烷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富含脂类的肝、 血液和神经组织中;所致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 主要是远端神经粗纤维轴索内出现因神经丝增生、 积聚和缠绕而成的团块,内中充斥大量糖原颗粒; 轴索明显肿胀,髓鞘变薄,其所支配的肌肉可有 失神经萎缩和灶性退行性改变。
7、职业危害申报识别法


7.1概念:用人单位在职业危害申报过程中,综合 运用不同的职业危害识别方法,全面辨识可能存 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7.2适用范围:职业危害申报 7.3识别途径: 7.3.1利用中介机构识别: 7.3.1.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7.3.1.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报告 7.3.1.3健康监护资料 7.3.1.4职业病诊断资
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和程序 (续)


4.2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 4.2.1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分布和作用条 件 4.2.2确定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和程度,确定健
康监护指标;为职业病诊断提供证据
4.2.3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危害控制 4.2.4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4.2.5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 4.2.6指导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4.2.7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检测指标

7.4.2 现场调查与类比调查 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 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 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 情况; 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 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

7.4.3 工程分析 涉及物料; 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 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 防护设施措施;
5.1经 验 法
5.1.1概念: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 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 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 析的方法。 5.1.2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 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 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 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 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检查表的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 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花费时间长。
5.4工程分析法
5.4.1概念: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 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 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5.4.2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
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标的方式进
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5.3.2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艺简单的项 目,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繁杂 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3检 查 表 法(续)
5.3.3优点: 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地进行辨 识,应用范围广; 5.3.4缺点:
7.5识别重点环节
7.5.1 原辅材料: 种类与数量; 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储运、装卸;加料、投料 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 硫、氨); 产地(煤炭、原油);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5.2类 比 法(续)

5.2.3优点: 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 调查、监测);

5.2.4缺点: 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
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 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