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
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5、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

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

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12、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熟读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3、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简称。

14、劳动保护的内容:
( 1 ) 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
(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
(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15、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时间的限制。

(2)劳动速度的限制。

(3)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

16、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社会人”。

(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

(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17、(多选题)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1)能力(2)品质、气质(3)报酬(4)相似与互补(5)邻近与熟悉
18、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19、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

20、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几种类型?
(1)直线制结构
(2)职能式结构
(3)直线—职能式结构
(4)水平结构
(5)矩阵结构
21、直线制组织结构具有的特征:
(1)一条指挥的等级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