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资料

最新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资料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一、A11、不能作为半抗原的载体是A、牛血清清蛋白B、牛甲状腺球蛋白C、多聚赖氨酸D、绵羊红细胞E、羧甲基纤维素2、载体至少连接多少数目以上的半抗原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A、10B、20C、30D、40E、503、制备人工抗原常用的载体是A、类毒素B、人血清白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牛血清白蛋白E、内毒素4、完全弗氏佐剂的成分为A、羊毛脂B、液体石蜡C、BCGD、羊毛脂+液体石蜡E、羊毛脂+液体石蜡+卡介苗5、以下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是A、石蜡油B、羊毛脂C、磷酸钙D、卡介苗E、表面活性剂6、下列佐剂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脂多糖B、氢氧化铝C、石蜡油D、羊毛脂E、多聚核苷酸7、以下哪项不是免疫佐剂的作用A、增强免疫原性B、增加抗体的滴度C、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D、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E、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8、免疫接种后易引起局部持久溃疡和形成肉芽肿的佐剂为A、福氏完全佐剂B、福氏不完全佐剂C、细胞因子佐剂D、内毒素E、多聚核苷酸9、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弱A、多糖B、蛋白质C、类脂D、核酸E、糖蛋白10、实验室中需要制备大量免疫血清时,应选用哪种动物A、马B、家兔C、豚鼠D、鸡E、小鼠11、分离亚细胞成分或大分子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为A、超速离心法B、低速离心法C、高速离心法D、选择性沉淀法E、凝胶过滤法12、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自身抗原13、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一般不用A、凝胶电泳B、免疫电泳法C、酚试剂法D、免疫双扩散法E、溶血反应14、纯化抗原的鉴定,不包括A、含量鉴定B、理化性质鉴定C、纯度鉴定D、免疫活性鉴定E、效价鉴定15、以下抗原中哪一种属于颗粒性抗原A、各种蛋白质B、各种细胞C、细菌毒素D、核酸E、免疫球蛋白片段16、不适于做半抗原载体的物质为A、血清清蛋白B、甲状腺球蛋白C、多聚赖氨酸D、活性炭E、内毒素17、半抗原的特性是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C、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能与抗体结合E、只有与蛋白质结合才具有免疫反应性18、首次与第二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A、1周内B、10~20天C、7~10 天D、20~30天E、30天以上19、厂家生产的抗IgG制剂一般的保存方法为A、室温保存B、液氮冻存C、真空干燥保存D、-20℃保存E、加叠氮钠保存20、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体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亲和层析E、免疫吸附法21、某免疫原有10μg以下,制备抗血清应选择的免疫途径是A、肌内注射B、皮内注射C、腹腔注射D、淋巴结内注射E、静脉注射22、抗血清保存时间最长的方法为A、液体4℃保存B、液体-20℃保存C、真空冰冻干燥保存D、25℃保存E、加叠氮钠保存23、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亲和层析E、免疫吸附法24、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A、静脉采血法B、心脏采血法C、颈动脉采血法D、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E、股动脉放血法25、抗体效价的鉴定常用以下何种方法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亲和层析E、免疫吸附法26、H型抗血清是大型动物产生的抗血清,其代表是A、人B、马C、大象D、老虎E、牛二、B1、A.盐析沉淀法B.有机溶剂沉淀法C.凝胶过滤D.离子交换层析E.亲和层析<1> 、根据抗原分子大小进行纯化分离的方法为A B C D E<2> 、利用一些带电离子基团的凝胶或纤维素,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A B C D E2、A.木瓜蛋白酶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β-内酰胺酶<3> 、可将IgG裂解成一个Fc和两个Fab片段的酶是A B C D E<4> 、可将IgG裂解成F(ab′)2和数个小片段的酶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半抗原载体:蛋白质类:常用的有人血白蛋白、牛血白蛋白、血蓝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等。

以牛血白蛋白最常用。

蛋白质与半抗原结合基于游离氨基、羧基、酚基、巯基、吲哚基、咪唑基、胍基等活性基团的缩合。

多肽聚合物:常用多聚赖氨酸,分子量达十几万至几十万,与半抗原结合后可诱发动物产生高亲和力及高滴度的抗血清。

大分子聚合物和某些颗粒:聚乙烯吡咯烷酮、药用炭、羧甲基纤维素等皆常用。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8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半抗原与载体结合的数目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至少要有20个以上的半抗原分子连接到一个载体分子上,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82,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蛋白质类常用的有人血白蛋白、牛血白蛋白、血蓝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等。

以牛血白蛋白最常用。

【该题针对“抗血清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81,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最常用于免疫动物的佐剂是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与液状石蜡的混合物)和弗氏佐剂分为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两种。

【该题针对“免疫佐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80,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卡介苗是结核杆菌经过反复的减毒,传代后,使细菌逐渐失去了致病力,最后制成减毒活疫苗,但仍具有免疫原性,人体接种后,使机体产生对结核的免疫力。

【该题针对“免疫佐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44,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具备免疫原性的佐剂有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枯草分枝杆菌、百日咳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等。

【该题针对“免疫佐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43,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应用佐剂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抗原对机体的免疫原性,从而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增加抗体的滴度,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该题针对“免疫佐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42,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福氏完全佐剂可提高佐剂效能,但注射后易产生局部持久性溃疡和肉芽肿。

【该题针对“免疫佐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41,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为核蛋A则有免疫原性。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40,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需要制备大量免疫血清时,应选用马、绵羊等大动物;若需要量不多,则选用家兔、豚鼠等小动物。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9,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超速离心分离法是用于分离亚细胞成分和蛋白质。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8,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半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它只有免疫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又称不完全抗原。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7,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有酚试剂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免疫电泳法、免疫双扩散法等。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6,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是对纯化抗原的含量、理化性质、纯度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5,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颗粒性抗原主要有细胞、细菌、寄生虫等,可溶性抗原有蛋白质、酶、补体、细菌毒素、免疫球蛋白片段等。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4,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常用的半抗原载体有:人血清清蛋白、牛血清清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血蓝蛋白、多聚赖氨酸、活性炭、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等。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3,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半抗原即是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2,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免疫间隔时间免疫间隔时间是影响抗体产生的重要因素。

第1次与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以10~20天为好,第3次及以后的间隔一般为7~10天。

【该题针对“免疫原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1,点击提问】19、【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IgG的成分为蛋白质,在含有水溶液的环境中易降解,通常冻干后保存。

【该题针对“抗血清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30,点击提问】2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单向免疫扩散常用于待测抗原的定量测定;亲和层析和免疫吸附是分离纯化的方法;可以用特异性抗原与制备的抗血清进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来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

【该题针对“抗血清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29,点击提问】2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免疫途径通常有静脉、腹腔、肌肉、皮内、皮下、淋巴结及足掌等。

若抗原宝贵可采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半抗原宜皮内多点注射。

【该题针对“抗血清的制备”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25,点击提问】2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抗血清的保存方法有3种:①2~8℃保存:用于短期保存;②冷冻保存:是常用的抗体保存方法。

将抗体分为小包装,在-80~-20℃保存,一般可保存5年,效价不会明显下降,但应避免反复冻融;③真空干燥保存:用真空冻干机进行干燥,封装后可长期保存,一般在冰箱中可保存5~10年。

【该题针对“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24,点击提问】2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单向免疫扩散常用于待测抗原的定量测定;亲和层析和免疫吸附是分离纯化的方法;可以用特异性抗原与制备的抗血清进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来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