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教学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解与阐述

国际经济法教学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解与阐述

国际经济法教学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解与阐述摘要:国际经济法教学中贯彻全课程的重要原则。

国家经济主权是是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体现,是由发展中国家在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提出的。

经济主权原则最终于20 世纪70 年代通过联合国的系列决议等文献在国际社会得以确立。

对于经济主权的内涵,国内和国外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本文就教学中如何阐述和理解多国际经济法原则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经济主权原则一、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历史回顾(一)经济主权的提出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它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主要体现为对内和对外双重属性,即国家主权的对内属性是对整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一切事务的最高统治权;对外属性是指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依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主地行使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决定权,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国家主权理论发端于16 世纪的欧洲,自从法国古典法学家让博丹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六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主权概念。

其后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不断将主权理论丰富发展。

国家主权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内涵日渐丰富的过程,“既包括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包括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诸方面的独立自主。

即包括政治主权,也包括经济主权、社会主权、以及文化主权等等。

”但早期的政治学家、法学家在论述主权时,一般也都局限于政治领域,对经济主权涉及很少。

在传统的国际法中,主权内涵的界定也往往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经济方面的因素往往被忽略。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在传统的主权理论中,欧洲国家被视为是近代主权国家的摇篮,认为只有少数欧洲国家才是国际法的主体,而非欧洲国家的主权则无从谈起或是由“宗主国”所赋予。

作为没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当然就既无政治主权,更无经济主权,主权主要局限于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认可。

但是,伴随着一战的爆发和战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随即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从而使主权理论突破了欧洲范围的局限。

二战后,更多的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使得西方列强丧失了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权的控制,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国家的市场和经济命脉。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征收境内的外国资产或对其实行国有化时,其行动的合法性普遍遭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议。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主权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本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其他经济要害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原宗主国的控制,造成“不发达的发展”的不利局面。

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上的依附使政治独立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发展中国家就把维护主权的核心放在了以资源永久主权和独立的经济政策权为核心的经济主权方面”,开始更加注重强调和突出经济主权。

20 世纪50 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经济主权开始被提到国际层面上来,此后经过南北双方20 多年的激烈斗争,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才通过联大的三个决议(《资源宣言》、《新秩序宣言》和《经济宪章》)最终得以全面的确立。

(二)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形成主权原则一直是国际公法中最基本的原则,但经济主权原则却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得以确立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共同奋斗的重大成果。

经济主权原则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其一,国际组织提出决议阶段。

20世纪50 年代,1952 年1 月, 在联合国大会第6 届会议上通过了第532(ⅵ)号决议, 即《关于经济发展与通商协定的决议》,率先肯定和承认各国人民享有经济上的自决权。

这种规定虽然比较抽象和空泛,但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它第一次明确,国家享有自由决定其自然资源用途的主要权利,欠发达国家要为国家利益和本国经济发展利用自然资源。

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明确,欠发达国家不仅要为本国利益,而且要为世界利益使用自然资源。

1952 年12 月,联合国大会第7 届50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高教探索会议通过了第626(ⅶ)号决议,即《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开始把自然资源问题与国家主权问题联系起来,该决议规定:“各国人民自由地利用和开发其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乃是他们的主权所固有的一项内容。

”20 世纪60 年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又在联合国内外经过整整十年的磋商、谈判和论战,1962年12 月在联合国大会第17 届会议上通过的第1803(ⅹⅶ)号决议,即《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正式确立了各国对本国境内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基本原则。

这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经济主权、争取经济独立的重大成果。

但是,由于当时在联合国内外南北两个营垒的力量对比上,双方处在相持不下的状态,所以在各国对本国自然资源实行国有化或征收问题上,《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虽然基本肯定了各国有权采取此类措施,但又设定了若干限制,而且有关的规定含有调和妥协、模棱两可的重大缺陷。

20 世纪70 年代,众多发展中国家为了进一步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当然不能就此止步,与发达国家又经过十余年的磋商、谈判和论战,导致1974 年5 月联合国大会第6 届特别会议通过了第3201 号和3202 号决议,即《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

紧接着,同年12 月联合国大会第29 届会议又进一步通过了第3281 (ⅹⅹⅸ)号决议,即《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这些纲领性文献,从全世界国际经济秩序实行重大变革和除旧布新的布局上,从作为调整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根本大法”(宪章)的高度上,以更加鲜明的文字,不但再次确认和强调了各国对本国境内的全部自然资源享有完整和永久的主权,同时, 删除了前述《永久主权宣言》中关于国有化问题的无理限制规定和含混模棱之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力争的经济独立和经济主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包含了更广的内容。

《宣言》、《纲领》和《宪章》的通过, 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30 年来协力奋斗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和明显转折。

作为国际经济法的首要基本规范,经济主权原则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二,国际组织是指推进与发展阶段:(1974-80年代初)1974 年联大第3201、3202、3281号决议通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利用这些原则维护并行使经济主权的同时,也在不断利用一切机会扩大经济主权的范围,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1)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旨在反对海洋霸权,较好地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海洋利益。

(2)推动了联合国跨国公司专门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跨国公司中心的设立, 并为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草案》的起草、讨论等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此外, 在这一阶段, 发展中国家还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开展了争取国际经济事务的平等参与和决策的斗争,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其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认同并走向成熟阶段:(80 年代中期至今)从70 年代后期开始,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点开始从自然资源的保护转向自然资源的开发,南北双方开始出现合作的迹象。

在合作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过不断的探索与调适,在经济主权问题上的观点逐步趋向成熟,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经济主权为工具,在为本国争取到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阻止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企图。

发达国家也开始认同此原则,并进入与发展中国家全面进行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二、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论观点阐述最早提出经济主权概念的是英国政治理论家、社会家,新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布豪斯(lthobhose,1864-1929)。

他从国家与个人互为责任关系的理论出发,认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是国家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事,他把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称为“经济主权”。

他说:“国家具有一种超越一切经济企业之上的监督权力,可称之为‘经济主权’原则,它使国家有权把社会财富的剩余部分,根据社会的公共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即国家拥有管理监督国内一切经济企业和根据社会需要自由调配社会财富的最高权力。

在中国国际经济法领域,较早使用“经济主权”一词的学者是姚梅镇教授。

但国内外学界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概念界定存在较大分歧。

在此列举具有代表性观点。

(一)国内对经济主权原则的观点1. 将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界定在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的基础之上。

认为“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原则就是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法上的具体体现,这个原则特别表现为国家对国有化的权利。

”这是国内学者第一次使用“经济主权原则”一词。

2. 将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等同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

“国际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领域表现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也即国家主权原则。

国家的经济主权原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51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高教探索则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

”3. 将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界定为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经济主权原则是国际经济法中的首要规范,是国家主权对经济领域的体现,构成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

”4. 将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并列。

“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内,所谓经济主权和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是指,国家决定其经济制度,拥有、使用和处置其境内全部财富和自然资源,管理其境内各种经济活动和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自主权和独立权。

而所谓经济主权和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就是要求各国在经济交往中彼此尊重这些权利。

”5. 从国内与国外经济事务两方面界定国家经济主权。

“经济主权指的是国家在本国内部和本国对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上,都享有独立自主之权,当家作主之权。

”6. 经济主权是经济与主权的组合。

“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济主权,国家主权就是不完整的。

因此,对经济主权的最直接的认识就是经济和主权的组合,即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对外经济事务的最高权力。

”7. 将经济主权等同于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资格。

“经济主权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它都是该国独立的基本条件。

经济主权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成为主体的资格。

没有经济主权,就等于没有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资格,也就无从谈起国际经济利益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