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泰戈尔名言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留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3.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4.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5.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6.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7.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8.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9.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0.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其他资料】
雨天
作者:泰戈尔翻译:郑振铎
乌云很快地集拢在森林的黝黑的边缘上。
孩上,不要出去呀!
湖边的一行棕树,向暝暗的天空撞着头;羽毛零乱的乌鸦,静悄悄地栖在罗望子的枝上,河的东岸正被乌沉沉的暝色所侵袭。
我们的牛系在篱上,高声鸣叫。
孩子,在这里等着,等我先把牛牵进牛棚里去。
许多人都挤在池水泛溢的田间,捉那从泛溢的池中逃出来的鱼儿,雨水成了小河,流过狭街,好像一个嬉笑的孩子从他妈妈那里跑开,故意要恼她一样。
听呀,有人在浅滩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头的摆渡船已经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里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妇人们早已拿着汲满了水的水罐,从恒河畔匆匆地回家了。
夜里用的灯,一定要预备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
到市场去的大道已没有人走,到河边去的小路又很滑。
风在竹林里咆哮着,挣扎着,好像一只落在网中的野兽。
课后作业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扬()臂()
棠()场()壁()
二、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整体梳理。
花儿们每天在()学校里()做功课,当()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在()上跳舞、狂欢。
他们的家在(),在()所住的地方,他们的妈妈在家里着急地等着他们。
四、重点段落品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又指(深层意思)。
2.为什么说“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象加以描述。
五、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的牵牛花
参考答案
一、衣裳飞扬胳臂
海棠一场墙壁
二、一串一串、一朵一朵、一只一只哗哗、隆隆、嗖嗖
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明明白白
三、地下关了门雨跑出来绿草天上星星
四、1.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2.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尤其是充满爱——神圣的母爱。
五、示例:紫色白色红色粉色
【说课稿】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
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
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
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说明。
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