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自读课文渐渐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自
读课文是课文讲读的迁移,是语文讲读的补充与训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知识、方法进行有
效迁移与扩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自读课文的意义,结合教学
实际,巧妙地构建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一、注重激趣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和语文讲读导入一样,自读课文的导入也应该把握课前时间,
灵活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新课导入,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强烈的学习
兴趣与求知欲驱动下,学生才能够在语文自读课文中形成好的心理条件,促进学生进入学习
意境而产生积极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应注重激趣导学,以“趣”为出发点,用“激”触发,达
到激而成趣之目的。
教学中,激趣导学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巧妙使用。如以疑激趣、以情激趣、以多
媒体激趣、以谜语与故事激趣等。例如,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教师可课前精心制作多
媒体演示课件,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威尼斯的局部地图,呈现威尼斯水上建筑与美丽景色,
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每张画面上标出简要的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
师适时提问,以增进师生互动。提问:①在作者眼中威尼斯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
宝,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村落,那么,在你们眼中威尼斯是怎样的呢?是否可
用一个比喻句对其进行描述。②假设你是导游,你们应怎样向游客介绍威尼斯的美景,尝试
着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这样,通过多媒体激趣、以疑激趣导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还可提高他们语言表述能力与写作能力。
二、拟定教学目标,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以保护基础差的学生的自读学习的积极性。
1.把握单元提示
语文自读课文通常安排于每单元的教读课文后,是每个单元知识点的扩展与延伸。由
整体上把握单元提示是制定自读课文学习目标的基础与前提。
有些单元提示中有相关的指示,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①了解民俗文
化的丰富内涵与重要性;②感知民间习俗与传统节日闪耀出的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③感受
自己家乡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④学习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然后根据单元要求制
定教学目标:①欣赏课文所描述的优美画面,说出文章的语言风格;②联系文章的文化背景,
讲出民俗文化的内涵;③利用世界民俗文化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各国民俗风情,培养
学生的爱国热情。④学会素材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积累知
识。⑤走进图书馆,学会查找资料,制作读书摘录卡。
2.重视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
单元提示通常比较抽象,仅为课文知识的一个“纲目”。因此,要想拟定出具体化的学
习目标,还需联系每篇文章的自读提示以及课后练习。例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
拟定学习目标:①找出文章中的生词,如赫赫,嘈杂等;②解释“平庸”、“赫赫”、“缅怀”,
同时在课文中批注加点字的意思;③找出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作品提出了什么观点?④以
批注法,将课文分段,写出每段大意,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⑤口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原因。这样,通过联系自读提示与课后联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读课文,把握文章
中心,拓展语文知识,学会单元知识的迁移。
三、强化学生自学达标,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语文自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课文的自读性原则,
教师应将课文的“自读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主分析与探究。
自学即学生依据教师所布置的课堂学习目标进行课文的阅读,自主探究问题,有利用
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感知语文材料,加强预感训练,这是学生进行自读课的关键环
节。它包含着学生的各种自学行为,如默读课文,用笔圈、点或画,借助工具书查字或词典,
给生字词解释,注音,找到文章的关键句,精彩的语段,笔记记录,弄清文章脉络,辨析文
章体裁,提出疑问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比较出两类课文
的异同点,感受教师对讲读课文的教学示例,以便展开知识迁移,初步领会单元目标在文章
的体现。
四、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学会自读课文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师生交流与互
动,营造出活跃、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互动环节
表现为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讨论与辩答,协同合作学习。
第一,提出质疑。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经过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对比、推理及
判断后,仍难以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则应鼓励他们进行大胆质疑,提出问题。
第二,组织讨论。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因质疑而形成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先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小组讨论,通常是四人为一小组,各
成员可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讨论时,则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还可以个人为单位。通过问题
讨论可以发挥全体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表述自己
看法的机会,可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实现 由“知”转为“行”。
第三,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讨论陷入 “僵局”时,教师应适时启发与点拨,诱导与帮
助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自读课文前,教师的点拨则是传授自读方法。如引导学
生以“为什么”、“是什么”、“如何”进行设问,帮助学生理解自读课文之纲,把握自读课文的
学习要领,真正学会自读学习。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探索出适宜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把握单元提示,重视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促进学生知识扩展与延伸;加强师生交
流与互动,营造出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中学(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