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诚信缺失是社会问题

诚信缺失是社会问题

诚信缺失是社会问题
诚信缺失,顾名思义就是缺乏诚信,不诚实,不讲信用。

人不讲诚信既缺失诚信,因此似乎觉得究竟讲不讲诚信是人的问题,跟某个特定人(不讲信用者)有关,与其他人无关。

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太片面,有失认真谨慎了。

这里,我们还要从人谈起,诚信缺失毕竟针对的是人。

人是这个问题的主体。

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个人,研究这个人缺乏诚信的真正原因。

人,从法律角度来讲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

这些主体都可以成为诚信的主体。

我们在这里以自然人(现实生活中每个有生命的主体)为例来探讨诚信缺失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的不可缺少的单元。

因此,我们都和这个社会有关,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而保持自己“鹤立鸡群”,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基本上人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不是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吗?江湖就是社会,人同样是江湖的单元。

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人就没有江湖,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人不可能脱离社会。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寻找我们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与社会相联系。

价值是人或者物对他人的满足,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单独一人与世隔绝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的人,和特定的社会密切相关。

而诚信与否是个人的品性,特点。

一般情况下,如果整个社会是诚信的社会,那么这些人也是诚信的,当然也有特例,因为我们探讨的是诚信的缺失原因,所以在这里特例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刚生下来时候的品德基本上是可塑的,社会是诚信的社会,这个社会塑造的人也是诚信的人。

一个人不讲诚信,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社会,所以,本人倾向于认为:诚信缺失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而不在于个人。

无论是从理论上探讨还是从实证的角度去研究,诚信缺失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

也许会有人以我国历史上的屈原为例来反驳我的观点。

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驳倒他的观点。

我们姑且来认为在那时侯的楚国只有屈原讲诚信,其他人都不讲诚信。

为什么屈原讲诚信呢?很简单,因为他是个特例。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寻找理论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主流来决定的,事物的支流不能决定事物的本质。

在屈原所处于的那个时代,是社会造就了大部人的人不讲诚信,而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难道那时代的普通老百姓也都不诚信吗?他认为这些普通百姓是诚信的。

那么我认为这在理论上和实证研究的角度来讲都是说不通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反驳他:既然你认为那时代的普通百姓是诚信的,那请你给我举出一个例子来。

我可以大胆肯定,他绝对找不出例子来。

事实胜于雄辩,一个时代的精英都不讲诚信,又有什么理由来要求这个时代的百姓去讲诚信呢?除非他是个人,但是这个人与世隔绝。

因此他不是我们探讨的人,不是我们探讨的主体。

我们探讨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有追求,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当然,还会有人会这样反驳: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政通人和的时代,为什么有些人讲诚信,有些人不讲诚信呢?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的原因。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一个人如果吃穿喝都无忧了,他会知道礼节的,他会讲诚信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生存和生活条件都富足了,在他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他想不讲诚信,他会权衡一下利弊的,是占点便宜重要还是被人认为不讲诚信重要。

一般情况下,他会讲诚信的。

我们的这个时代,之所以出现一些人不讲诚信,仍然是社会的原因。

这和我们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物质生活水平不高,社会诚信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有非常大的关系。

也可以这样说,这些因素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造成社会中诚信缺失的根本性原因。

总之,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证角度(举例子)来探讨这个问题,诚信缺失的最根本性原因是社会的原因。

诚信缺失是社会问题,而不是表面上的个人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