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劳动投入量 LX+△LY LY-△LY
(二)图示证明
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 禀赋点由E变为E′,在 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 条件下,X、Y两个部 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 保持原来水平不变。 由图可知,X部门产 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 产出则减少了。
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一)要素积累对PPF的影响
Y
❖ 图中,通过Q与 Q′两生产均衡点 T’ 的直线R称为罗 T 伯津斯基线。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
kx=Kx/Lx
ky=Ky/Ly
当kx>ky 时,
X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Nhomakorabea产品三、模型基本假设
❖ 要素禀赋标准模型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 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 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本密集型 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 它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的相互需求共同
PA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决定
结论:
O
X的
过剩供给或需求
PA<Pw<PB
国际贸易使一个国家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进口品的相
对价格下降,最终使得两国国内相对价格趋于一致。
三、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 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四)需求逆转
❖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两国消费者偏好假设是 完全相同的,所以国际贸易型态只取决于要素 禀赋差异,与需求因素无关。但在现实中,决 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也可 能来自需求方面。影响国际贸易的需求因素可 能有很多表现,这里仅例举一种可能的影响形 式: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 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 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 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demand reversal)。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 (一)人力资本 受里昂惕夫有效劳动解释的启发,后来一些
学者在要素禀赋理论框架下引入人力资本这一因 素。由于质量上的差异,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 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两类。特别是在加入了人力资本之后,里 昂惕夫之谜也就可以解释了。美国经济学凯恩( Pete B. 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 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 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 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 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1)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
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3)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
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
性非常低。
三、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 在长期条件下,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 能会改变一国的比较利益型态,即以前具 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 能变为比较劣势;反之,以前处于比较劣 势的物品,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利益.
➢ 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 A国K丰裕,K价格相对较低
B国L丰裕,L价格相对较低
➢ 国际贸易开展后
两国生产要素 的价格均等
A国K价格上升
B国L 价格上升
四、要素价格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国际贸易使得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收入 上升,稀缺要素有所者收入减少——斯 托帕—萨谬尔森定理。
五、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一、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
夫以美国为例,来验证H-O理论的。他利用 1947年美国的投入一产出表,测算了美国
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
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
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确证明了美国出口
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之为里 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
pA<pB,即A国在X商品上 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 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结论:资本丰富国家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
三、H-O定理 (一)国际均衡价格
Px/Py
PB PW PA
O
A国过剩供给曲线
B国过剩需求曲线
X的
过剩供给或需求
国际均衡价格 Pw由A、B两国 的相互需求共同 决定
要素禀赋
A国
B国
劳动
12
30
资本
48
60
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要素禀赋图示
K
KA
EA
KB ρA ρB
EB EC
O
LA
LB
ρA=KA/LA ρB=KB/LB ρA> ρB
L
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定义: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 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一)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Y
1 ●
2 ●
X
(二)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kX0 kX1
X0
kY0
X1
Y0
kY1
Y1
(三)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 国际贸易会使一个国家的丰富要素的实际 收入上升,稀缺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 要素价格最终会在两个国家趋于一致。 ❖ 国际贸易是生产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形式。 ❖ 国际贸易有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意义
1、证明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而且要素 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贸 易可以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 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2、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格局。
二、国际贸易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国际均衡价格
PB
Pw由A、B两国
PW
比较优势的变化
Y A2
A1
A0
X
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工作,绝大 部分都集中于验证H-O定理,强调的重点也 一直是检验贸易的要素比例。在众多的实 证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对要素禀赋理论适用性 进行的检验,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具代表性 的。他的研究工作,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后 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自然资源
❖ 有人曾指出,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 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的 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 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 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 ,里昂惕夫之谜在考虑自然资源这一因素之后, 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
结论:
PA<Pw<PB
(二)贸易三角形ΔQAOACA 和ΔQBOBCB
H-O定理
❖ 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 由其要素丰富决定的。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 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 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H-O定理 。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富的 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
讨论: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 往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 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
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 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一国的要素数量经常 在发生变化,这将带来什么样结果?即要素禀 赋变化对国际贸易会产生什么的影响?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
❖ (1)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 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 改善;
❖ (2)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 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
小国情形
❖ 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 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 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 变。
❖ 资本增加后资本 密集型产品的相 对价格下降。
Q
·
Q’
R
p P’
O
T
T’ X
(二)要素积累对贸易条件和福利水平的影响
Y

C C*
Q*
Q

如图,从C到C′, 纯粹的增长利益 ; 从C′到C*,贸易条 件恶化,抵消了部 分经济增长利益, 以“转移支付”的 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