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第07章 “统计与概率”的学与教(自测题)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第07章 “统计与概率”的学与教(自测题)

第七章 “统计与概率”的学与教
(自测题)
一、选择题
1.在统计中,样本的方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 )
A.平均状态
B.波动大小
C.分布规律
D.最大值和最小值 2.在方差计算公式])20()20()20[(10
12
102
22
12-++-+-=x x x s 中,数字10和20分别
表示( )
A.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C.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D.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
3.将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都减去同一个常数,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平均数不变
B.方差和标准差都不变
C.方差改变
D.方差不变但标准差改变
二、填空题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
.
2. 数据98,100,101,102,99的样本标准差是
.
3. 为了估计鱼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从鱼塘里捕上1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鱼塘里去,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第二次样品鱼200条,其中带标记的鱼有25条,试估计鱼塘里约有鱼 条.
三、名词解释
1. 随机现象
2. SOLO 分类法
四、简答题
1. 7-9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2. 请简述7-9年级“统计与概率”学习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五、论述题
请谈谈学生对概率统计的认知发展的阶段.
六、案例分析题
以下是一节“频率与概率”课的教学,请根据该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学案例:频率与概率】
第一板块:试验猜想
扑克牌的红桃A、红桃2和方块A、方块2,把红桃A、红桃2作为一组,把方块A、方块2作为另一组,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每组拿出准备的,称为一次试验。

1.一次试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和可能是哪些值?
2.每人做30次试验,依次记录每次摸得的牌面数字,根据试验结果填写下面表格:
3.根据上表,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

4.你认为哪种情况的频率最大?
5.八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分别汇总其中两小组、三小组、……、八小组的试验数据,相应得出60次、90次、120次、……、240次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填写下表,并绘制相应的折线图。

【说明:教师深入各个小组,观察他们的试验方法是否正确;在每次试验前是否将牌重新任意放回;记录数据的方法;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以便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第二板块:思考探究
1.从以上的试验并结合两表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2.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你估计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大约是多少?
3.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与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概率有什么关系?【说明:让学生结合前面试验所得的图表充分展开讨论,小组长归纳研讨结果】4.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说明本组的研讨结果。

下面是各组的发言:
第2组:我们通过汇总认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是0.3987。

第5组:我们通过汇总认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是0.4725。

第8组:我们通过汇总认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是0.5002。

第4组:我们发现折线统计图中,随着试验的次数的增加,频率的“波动”较小了。

第1组:一个人的试验数据相差可能较大,而多人汇总后的试验数据相差较小。

第7组: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结果的差异较小,试验的数据比较稳定。

【说明:如果试验次数足够多,试验频率比较稳定】
第三板块:做一做
将全班的实验数据收集汇总,求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它与你们的估计相近吗?【说明:进一步汇总试验数据,检验上面的估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

】第四板块,点拨与归纳,感悟与收获
1.上述各组的发言结果我认为都对。

2.“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并不意味着试验次数越大,就越靠近,应该说,作为一个整体趋势,上述结论是正确的,但也可能会出现增加了几次试验,试验数据与理论概率的差距反而扩大了。

3.与七年级做过的掷硬币的试验类比,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是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4.频率是通过试验计算得出的,而概率是通过理论计算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频率和概率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挑战老师,就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和希望解决的数学问题】
第五板块:练一练;第六板块:应用与拓展(略)
问题:(1)请谈谈你对频率和概率的认识.
(2)请你分析上述教学过程,谈谈你对该节课教学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