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结果》
教学设计作者:扬光涛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
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
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
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同时,
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