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2)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2)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消费 • • 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由三个方面构成:真实度、时效 性、附加的人类劳动; 信息资源的消费根据消费目的分为中间消费和最终消 费 • • • 中间消费是把消费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 而生产新的信息资源; 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把信息资源作为获取满足或 享受的媒介来使用的消费方式。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3)类型与划分 • 记录型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 息资源的主体。包括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 存储的知识信息,如图书、期刊、数据库等。 记 录 型 信 息 资 源 非数字化 信息资源
传统文献型信息资源
传统缩微声像型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
每 百 人 电 话 机 数
每 百 人 电 视 机 数
每 百 人 计 算 机 数
第 三 产 业 人 数 百 分 比
管理资料
每 百 人 在 校 大 学 生 人 数
个 人 消 中费 杂( 费除 的衣 比食 例住 行 外 )
2018/8/26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 信息化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 一步算术平均法:假设11个分指标对最终的信息化指数 的贡献是等价的,即各指标的权重相同(1/11)。首先将 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定为100,然后分别用测算年度的同 类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求得测算年度的各项指标值的 指数,再将各项指标值的指数相加除以项数,即得到最终 的信息化指数;
其中R1表示该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R2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关于R1的计算:R1=( U1+U2 +U3 +U4)/M 其中U1表示数据库的数量、 U2表示获得专利和商标的 数量、 U3表示图书报刊的出版数量, U4表示视听产品的 生产数量。M表示度量期间被测地区的人口总数 关于R2的计算: R2=S1+S2 其中S1表示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 S2表示信息资源的 处理潜力。 S1=( V1+V2 +V3 +V4 +V5 +V6 )/M,其中V分别表示 计算机、文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 通信设施的拥有量。 S2=( W1+W2 +W3 +W4 +W5 )/M,其中W分别表 示识字人数、大中小学在校人数、科研人员数、政府部 门人数、咨询机构人数。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 信息化指数法的优点 • 参数少,指标统计方便,计算简单,具有很好的可操作 性和对比性。 • 能间接反映信息及其相关要素的作用和地位,也可以对 社会经济信息化程度做出趋势预测。 • 信息化指数法的缺点: • 仅选用了4个主要的社会信息化要素,未包含其他一些 重要的要素(如信息需求与利用程度); • 仅将4个主要指标分解为11个变量; • 计算时采用算术平均,未能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变量的 权重; • 测算结果是无量纲的相对值,仅具有相对意义。
• 示例: (a)确定基年: 假设基年为日本1965年,其各项指标指数为100 (b)计算测算年度各项指标指数
测算年度各项指标指数 =
测算年度某一指标绝对值/基年该指标绝对值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990年中国信息化指数测算
项目 信息量 指标 人均年使用函件数 人均年通电话次数 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 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1990年(中国) 绝对值 指数(%) 4.8 4.9 23.4 7.5 106 236 1.8 73 120 45 1.29 15 0.09 11.7 83 53 41.3 33.3 89.6 1965年(日本) 绝对值 指数(%) 97 100 314 100 45 100 2.47 100 265 100 11 18 0.17 45 1.14 2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可以补充记录信息和正规渠道的不足。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4) 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消费 生产 • • • 信息资源是凝结着一定量人类劳动的信息。由信息、 人、符号、载体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人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信息资源的生产是 以脑力劳动为主导的过程。 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创造过程之后以符 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计算 机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可生产信息资源。照相机、 显微镜、录像机等则是信息资源生产的辅助工具。
信息资源消费水平是信息资源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 要的实际程度和规模,它反映了信息资源消费的数量 特征。其中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是很好地衡量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消费水平的定量方法。
管理资料
2018/8/26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5) 信息资源的度量 • 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按照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 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1bit、1KB、1MB、1GB、1TB、1PB、1EB。 •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 某个信息源发出的消息可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结果。设某 个事件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为S1,S2,…,Sn;每种状 态出现的概率为P1,P2,…,Pn;当第i种状态出现时, 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为: Ii=-logPi (i=1,2,...,n)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2. 信息资源 (1)基本含义
• 狭义的概念: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 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 广义的概念: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 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狭义的信息资源; 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经费等) 的集合。
2018/8/26
管理资料
§1.2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2) 中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 马费成(武汉大学) 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 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利用规律,并依据这些 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 孟广均(中科院) 利用全部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2018/8/26
管理资料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1 1.2 1.3 1.4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2018/8/26
管理资料
§1.2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 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1) 西方学者的主要观点 • 管理哲学说——美国马钱德、克雷斯林 是一种对改进机构的生产率和效率有独特认识的 管理哲学。是整合所有学科、电子通信和商业过程 的管理哲学。 • 系统方法说——美国克斯 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这一重要的组织资源 而实施规划、组织、用人、指挥、控制的系统方法。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2)内涵与特征
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是 一种资源
是可利用的信息,具有信息的大部分性质
智能性:人类脑力劳动或认知过程的产物 有限性:相对人类的信息需求而言,永远是有限的 不均衡性:条件的不同导致信息掌握多寡不等 整体性:每个要素只反映某一方面的内容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6) 社会经济信息化程度的度量 • 从信息产业角度度量:从宏观上测算信息行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例以及信息部 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小来间接描述信息资源的 作用与贡献。 •美国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 (信息)生产的机制,并对美国知识产业的比重进行了 测算。 •马克波拉特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与信息活 动分离出来构成独立的信息产业,进一步对美国的信息 产业进行了定量测算。首次测算出,1967年美国信息产 业的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46%,信息劳动力占社会总劳 动力的46.4%,信息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54%。
• 卢泰宏(中山大学) 是信息管理的综合,是一种集约化管理。IRM既意味着对信息活 动中信息、人、机器、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也 意味着管理手段和方式的集约化。 • 钟守真(南开大学) 指为达到预期目的,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的生产、流通、分 配、使用等全过程的信息、设备、人员、资金等要素进行综合管 理。
信息装备 每百人电话机数 率 每百人电视机数 每万人电子计算机数
通信主体 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 18.6 水平 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 0.38 信息系数 个人消费中杂费的比例
2018/8/26
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c)信息化指数计算 一步算法:信息化指数= (4.9+7.5+236+73+45+11.7+83+53+41.3+33.3+89.6)/11 =61.7 二步算法: 信息化指数= ((4.9+7.5+236+73+45)/5 +(11.7+83+53)/3 +(41.3+33.3)/2 +89.6)/4 =62.4
2018/8/26
管理资料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马克波拉特的工作为定量研究信息及其相关活动提供了 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信息产 业的研究。 •同时,波拉特的方法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 知识信息的概念过于宽泛 • 对产业的划分缺乏统一的原则和标准 • 测算方法也不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