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七十一)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七十一)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七十一)一、单项选择题1.“左手域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这是在测试受令者(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转移2.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是( )。

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热爱学生D.严谨教学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4.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

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5.在考试时,往往会跳过一些难题,先做答简单的题目,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求助策略6.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 )。

A.感知B.应用C.理解D.巩固7.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称之为( )。

A.课堂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课程目标8.(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更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

A.关爱学生B.教书育人C.完善的人格D.精深的专业知识9.某位新教师非常关注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被学生喜欢,属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 )。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10.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 )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11.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

A.直接经验的参与B.课堂教学作用C.教师的作用D.教材体系的建构12. (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论演说家培养》13.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这充分体现了哪种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A.社会环境B.遗传素质C.个体因素D.自然环境14.( )是师德的灵魂。

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爱岗敬业15.关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B.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C.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D.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16.“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17.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功能18.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就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19.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和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20.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被称为( )。

A.白板说B.从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德育( )的观点。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体谅模式D.集体教育模式22.从小说粤语的人很难在短期内讲好普通话,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影响。

A.正迁移B.原型C.负迁移D.心向23.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尔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4.通过集体讨论,激发个体思考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种思维训练的方法称为( )。

A.头脑风暴法B.讨论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25.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

A.兴趣B.需要C.态度D.信念26.遵守教育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 )。

A.守法的形式B.守法的组织C.守法的文本D.守法的内容27.《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疏导原则D.导向性原则28.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A.标准参照性测验B.学能测验C.成就测验D.常模参照性测验29.最早在教学理论事业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奇D.凯洛夫30.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国的( )。

A.桑代克B.冯特C.夸美纽斯D.皮亚杰二、多项选择题3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32.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3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教育对政治发展有促进功能的是( )。

A.中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程B.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功C.某中学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D.李某在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34.注意的特点有( )。

A.指向性B.调节性C.维持性D.集中性35.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手段表述正确的是(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6.在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上,下列哪些做法效果不好?(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D.不同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3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C.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决定者D.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38.关于学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B.学校教育承担着传递人类所有文化的任务C.学校教育承担着普及文化和更新创造文化的角色D.文化与教育处于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39.众多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不同,可以分为( )。

A.范例式教学B.启发式教学C.注入式教学D.灌输式教学40.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 )。

A.教育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B.教育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C.教育以传递知识经验为载体D.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4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中全面的意思是指( )。

A.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B.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同步提高C.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D.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同步提高42.教学内容的特性主要有( )。

A.科学性B.基础性C.思想性D.综合性43.关于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的是( )。

A.对学习意义的不甚理解B.学习兴趣与习惯未形成C.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D.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44.复式教学在普及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教育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复式教学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这些不足主要包括( )。

A.难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B.教师工作量繁重C.学生之间干扰较多D.难以培养学生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4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有( )。

A.规章制度B.设施环境C.角色规范D.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三、判断题4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47.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

( )48.考试时明明知道考试答案,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是舌尖现象。

( )49.模式再认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 )50.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 )51.选修课程体现了现代课程对个体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尊重,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 )52.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 )53.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 )54.近代西欧“双轨制”中所指的两种教育系统是公立学校系统和私立学校系统。

( )55.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

( )56.集体主义思想,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培养。

( )57.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 )58.教育学本身具有客观性,但教育方针、政策具有主观性,并相互影响。

( )59.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60.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 )61.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 )6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63.洛克曾说过:“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 )64.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65.除了政治老师,其他各科教师也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 )四、案例分析题66.宝拉在小学一年级时被评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在往后的四年里她被安排在特殊的教育班级里,很少尝试到课业方面的成就,自尊心受挫,不喜欢学校,五年级时宁可躲到床下也不愿意上学,六年级时曾试图自杀。

她的父母决定让她回到正常的班级学习,并选择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教师。

这位女教师通过对她的观察,发现宝拉动作技能发展突出。

基于此,教师为宝拉制定了通过动作学习的方案。

首先建议她用身体动作来,临摹26个字母。

要临摹某些字母是富有挑战性的,如m、b、W等字母,但这至少已经引起她的思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天上课前.宝拉急着到教室去告诉老师,并将她排的26个字母的舞蹈表演出来。

老师为她的表现感到惊喜,并进一步激发她是否能表演出自己的名字,舞蹈唤起了宝拉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她对学习的厌倦。

到六年级结束时,宝拉读写成绩达到了年级平均水平,七年级时,她的所有课程都达到了正常水平。

(资料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和迁移理论,对上述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

67.“方苹果”的启示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

”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经常滚到地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