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word版有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word版有答案)

南通市启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及运用(25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8分)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与hán yǎng,是良好素质的表现。

一位学者,在谈及学习和修养时说:“人要有几点书卷气。

”B ,。

,,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

当我们走进书山,会发现里面的风景A(美不胜收/金碧辉煌),这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这是沉沉黑夜里划破cāng qióng的一道闪电,C 。

1.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汉字。

(2分)2.从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入A处:(1分)3.在文段画线的B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②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③书卷气来自书籍④人通过读书A.③②④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4.在画线的C处仿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2分)【答案&解析】1.涵养苍穹2.美不胜收3.A 【解析】这道题根据上下文理解来进行选择,下文中“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偏激可以变为平和”明显是说读书的好处,因此前一句应为①句或④句,排除B项;通过上文“人要有几点书卷气”可以推测下一句应接着说明与书卷气有关的内容,应为③句,排除C项;③句下一句可根据句式推测,“书卷气来自书籍”与“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都是讲书卷气的来源,因此②句应紧跟在③句后面,排除D项。

答案为③②④①,故选A项。

4.示例:这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5.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①鸡声茅店月,。

②秋草独寻人去后,。

③,月是故乡明。

④,今夕是何年。

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唯长堤一横,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⑦李白的《行路难》中借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渴望被重新起用的两句诗是:,。

⑧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美好祝福的诗句是:,。

【答案】①人迹板桥霜②寒林空见日斜时③露从今夜白④不知天上宫阙⑤醉翁之意不在酒⑥与余舟一芥⑦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

(7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6.艾青原名,上面选段出自《艾青诗选》中的《》,抒发了诗人。

(3分)7.选段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6.姜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7.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

这些意象让人感觉很悲伤,也透露出“我”对大堰河的愧疚之情。

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6分)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逄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试分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中“抱膝”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9.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答案】8.“抱膝”二字是动作描写,生动地勾画出诗人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体现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凄凉寒冷的心情。

9.虚实结合。

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是虚写,是想象,诗人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17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0.请划分两处节奏停顿。

(2分)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觥.筹交错()(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4)故余为志.其事()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3.填空(3分)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______与作者的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_。

14.欧阳修称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

(4分)【答案】10.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11.(1)酒杯(2)以……为乐(3)赠送(4)记载,记录12.(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并且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13.宴酣之乐(游玩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14.①李侯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②李侯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乐趣;③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④勤勉政务(第三段第一句翻译+概括)【解析】本篇对比阅读由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题改编,部分为原题。

11.(3)注意“遗”为古今异义词。

12.(1)注意本题“醒能述以文者”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语序。

(2)注意“动”为使动用法,“视”要翻译准确。

13.甲文每段都有“乐”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滁人之乐”,“作者之乐”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体会。

乙文可结合第二段内容来分析“李侯之乐”。

【乙文参考译文】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

嘉祐二年,李侯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出任庐州太守。

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喝蒋山的水。

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

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的记载去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

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啊。

取尽天下的万物,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

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或许(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

那些富贵的人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到隐居山林的乐趣。

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

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

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

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非凡的名声。

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别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28题。

(17分)把握人生紧要处①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寻常的“点”,迈出这个“点”,可能只在一念之间,即所说的“紧要处的几步”。

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成功、诱惑、困难和挫折,冷静、理智地处理好人生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紧要问题,走好一生中的关键几步,人生就会在平实中安康,心灵就会在平凡中充实,成功就会在朴实中闪光。

②孔子描述了这样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先哲所描绘的这个人生坐标上,几个重要节点被特别地强调出来,令人深思。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然而幸福生活要靠辛勤工作来创造。

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人要有原则,否则紧要处就会迷惘。

做事要受规章、制度、程序约束,否则紧要处就会跌倒。

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前进路上的风景如此美丽,只是不要被风景迷失了自我。

③人的命运就操纵在自己的手里,一切只能靠自己,也必须靠自己。

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首先要征服你自己,要想征服自己,就必须学会掌握人生的方法,尤其要把握好人生中的关键几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生之旅从选定方向开始,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在绕圈子。

仅仅有了方向还不够,还要沿着这个方向设定目标并不断调整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不断实现,就可能实现远大目标,掌握人生航向,引领自己走好每一步,特别是紧要处的几步,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生。

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实,人的一生是我们自己镌刻成的一个样子,它也将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而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列宁曾说:“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好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增强紧要处明辨是非的判断力,获得抵御人生各种诱惑和干扰的免疫力;可以使人心胸豁然开朗,拥有高尚的情怀,关键时刻不再迷茫;可以为你打造金钥匙,去开启人生紧要处的每一道门!知识积累越多,越能在紧要关头获得灵光一闪,即使身处困境,都能被充实的知识和陶冶的心灵舒缓,甚至将那痛苦转化为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