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2为多选,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或多选不得分,共48分)1.(4分)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胡克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是牛顿首先建立的C.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的运动规律D.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2.(4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视为质点B.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C.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D.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3.(4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x﹣t)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

3秒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 a=m/sB.b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C.t=3时,a车和b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D.t=1s时,b车的速度为10m/s4.(4分)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

已知经过ab、bc和cd的时间分别为t、2t、4t,ac和bd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A.B.C.D.5.(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B.由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6.(4分)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

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钱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

林珊入水后第二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为()A.5:4B.3:5C.4:5D.5:37.(4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放在上、下两个固定的水平挡板之间,物体间用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连接,在b物体上施加水平拉力F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对水平挡板的压力大小可能为2mgB.b物体可能受4个力的作用C.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D.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8.(4分)如图甲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用一个轻质弹簧连接,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最初系统静止。

现用力缓慢拉木块A直到木块B刚好离开地面,测得木块B对地面的压力N相对应两木块之间的距离L,作出N ﹣L图象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象中N0的数值等于木块B的重力B.图象中L2表示弹簧的自然长度C.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D.由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出弹簧的原长9.(4分)如图甲,一维坐标系中有质量为m=2kg的物块静置于x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0时刻,物块沿x轴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s时物块的速度为2m/sB.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m/s2C.t=4s时物块位于x=4m处D.在0~4s时间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1m/s10.(4分)物体b在力F作用下将物体a压向光滑的竖直墙壁,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所示,当F逐渐增大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受的摩擦力有两个B.a与b间的最大摩擦力大小随F的增大而增大C.a受的摩擦力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变化D.b相对a的运动趋势方向竖直向下11.(4分)如图所示,a、b两小球静止在同一竖直线上,m b>m a,两球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现同时以相同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射出两球,两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A.两球上升过程中,弹簧对b提供支持力B.两球下降过程中,弹簧对a提供向下的弹力C.无论两球上升还是下降,弹簧均处于原长D.两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与是否存在弹簧无关12.(4分)质量为m的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加速度大小为g;在t秒末使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方向竖直向上,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未落地,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3gB.返回到A点的速率为2atC.自由下落t秒时小球的速率为atD.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为二、填空题(共三道题18分,每空3分)13.(6分)如图所示,A、B、C的质量分别为m、2m、3m,A、B间用细绳连接跨在固定在C上的光滑定滑轮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B与C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C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14.(6分)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N,M对N 的作用力(填“等于“或“不等于”)N的重力:对于M,存在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5.(6分)利用自由落体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在纸带上取得连续清晰的7个点,并且测得第2到第5点的距离为S1=20.5cm,第4到第7点间的距离S2=22.8cm,设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周期为T,则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用字母表示),测量结果为g=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4分)16.(8分)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物体m=20kg,B物体质量M=30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N/m,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0.5.现有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B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m时,(1)求B对地面的压力?(2)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多少?(g取10m/s2)17.(12分)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甲车运动6.0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1)乙车运动多长时间被甲车追上?(2)运动过程中两车相遇点间距是多少?18.(14分)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在跑道上距离出发点32m、100m的直线上分别放有1枚硬币,游戏规则是把这2枚硬币全部捡起来(捡硬币时,人的速度为0),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已知某同学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运动的最大速度不超过10m/s.求该同学捡起2枚硬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2为多选,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或多选不得分,共48分)1.【解答】解:A、伽利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伽利略最早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故B错误;C、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C正确;D、胡克发现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

2.【解答】解:A、根据看作质点的条件看作,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故A正确;B、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故B不正确;C、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故C正确;D、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3.【解答】解:A、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a==2m/s。

故A错误。

BD、设t=1s时,b车的速度为v1.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两图象的斜率相等,此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3s,b车的速度为:v b=v a=2m/s在1﹣3s内,对b车有v1﹣at=v b,x a=,其中x a=8m,t=2s,联立解得a=2m/s2,v1=6m/s,故B 正确,D错误。

C、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两车相遇。

斜率相等,此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故C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设a点的速度为v,则有:;;联立解得:,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在弹性限度内与所受外力大小无关,故A错误;B、动摩擦因数是由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的,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摩擦力大小无关,故B错误;C、在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可知,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压力等于支持力,但不能说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故C错误;D、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所受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将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入水后第二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x1=﹣=v1==v2=a•=所以有:=,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7.【解答】解:ABC、在b物体上施加水平拉力F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b受到接触面的静摩擦力,大小f=F,因此b与挡板之间一定存在弹力,则弹簧的弹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此时b物体受到重力,接触面的弹力,摩擦力,弹簧弹力以及外力F5个作用力作用;由整体法可知,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大于2mg,故AB错误,C正确;D、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a物体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没有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设A、B 的重力分别为G A、G B,弹簧的原长为L0,开始时弹力F弹=G A,木块B对地面的压力为G A+G B,弹簧恢复原长前:对B受力分析得:N=G B+k(L0﹣L),弹簧恢复原长后:N=G B﹣k(L﹣L0),A、图象中N0是开始时的力,等于AB的重力的和,故A错误;B、图象中L2对应的N=0,弹簧对B的向上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力为0,弹簧处于拉长状态,故B错误;C、由上面的分析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C正确;D、设每个物块质量为m,根据题意可得:N0=2mg,解得:mg=,由于图象的斜率为:k=,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原来弹簧的压缩量为:x0==,则弹簧的原长为:L0=L1+x0=,故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