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1 引言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

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以人为被试的概念形成研究可谓为思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些研究者认为,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元,而思维正是以某种算法或规则对概念进行操作的过程,受到了三位心理学家——布鲁纳、古德诺、奥斯丁的关注。

1956年,他们提出了假设检验说。

该学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

在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对任意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前,被试都必须从假设库中提取一两个假设,并做出反应并检验。

这样反复,知道某个正确的假设被反复验证为正确时,概念便形成了。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

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

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

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

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2 实验目的
测试掌握各种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及能力,学习使用叶克斯选择器研究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了解被试分析问题及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方法
3.1 被试
心理系大三学生47人,男生6名,女生41名,平均年龄20.94岁。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现象,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3.2.1实验仪器:计算机、PsyKey实验教学系统。

3.2.2实验材料: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
3.3实验设计:本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人工概念,有四个水平;因变量为形成人工概念所需要的次数。

3.4 实验程序
打开电脑,登录PsyKey系统,选择实验“概念形成”,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开始实验”,进入实验设计主界面,仔细阅读指导语,开始进行实验。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

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

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

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

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
人工概念,实验进行到下一个概念。

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
终止。

4 结果
4.1描述性统计
描述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
47 2.96 4.253
概念1-达到正确前所用的次

概念2-达到正确前所用的次
47 11.11 10.089

47 8.15 9.510
概念3-达到正确前所用的次

概念4-达到正确前所用的次
47 7.26 6.506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47
4.2差异性分析
主体内效应的检验
度量:MEASURE_1
源III 型平方
和df 均方 F Sig.
概念采用的球形度1600.399 3 533.466 9.992 .000 Greenhouse-Geisser 1600.399 2.281 701.700 9.992 .000
Huynh-Feldt 1600.399 2.406 665.129 9.992 .000
下限1600.399 1.000 1600.399 9.992 .003 误差 (概念) 采用的球形度7367.851 138 53.390
Greenhouse-Geisser 7367.851 104.914 70.227
Huynh-Feldt 7367.851 110.683 66.567
下限7367.851 46.000 160.171
结果文件结果分数列出的是被试达到正确前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

详细反应里面有概念内容的介绍,另外分四列印出其它结果:第一列是概念编号;第
二列为遍数;第三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四列
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5 讨论
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发现有关的属性;发现将属性联系起来的规则;检验假设;使用策略四个方面。

因此我们比较简单的与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的过程的不同点,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讨论。

从发现属性方面,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比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
更容易发现其属性。

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些可以凭直觉来发现属性,但对于复杂的空间位
置关系就很难可以用直觉的方法来发现有关的属性,一般是要经过多次的尝试才能发现其属性。

从发现将属性联系起来的规则方面,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因为规律只有一个键,因此发
现将属性联系的规则用得较少,而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是需要连续按不同的键才可以,因此对于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就需要发现更多的规则将属性联系起来。

从检验假设和使用策略方面,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假设容易提出,策略使用也比较简单;而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是需要多次不断的提出假设,多次使用不同的策略来验证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观察本实验结果,我们并没有发现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比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所用的时间短,可能是由于被试经验的影响等原因。

6 结论
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所用的时间与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所用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7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
杨治良.概念形成渐进——突变过程的实验性.探索.心理学报,1986,4:380—387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