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一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卡夫卡和《变形记》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与西方传统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具有特殊思想倾向和艺术方法的文学, 它标志着西方尤其是欧美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和表现技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现代派文学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 在发生发展过程中, 包括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对其影响颇深。

作为一个异常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现代派文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都可归属在旗下。

相对于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 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法包括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戏剧性叙述法、时空蒙太奇、内省独白、自由诗体、意识流、梦幻与荒诞手法等多种艺术手法, 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做诸多大胆的增强与超越。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 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堪称可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当代第一人。

《变形记》是其代表作品。

若想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名篇,《变形记》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早被译介给中文读者的也最为中文读者接受和推崇,当然对之进行的分析和评论也为数最多。

而给人印象最深地莫过于小说震撼性的开场:“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 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 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 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变形记》讲述的便是在这个巨大灾难降临后直至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孤独中死去的悲喜剧。

荒诞、虚妄的剧情, 细腻真实的描写,使这篇作品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异化现象。

格里高尔的离去,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脆弱、勉强和虚假的社会中存在的人们来说, 提出了“人们是否活着,还是已经死去”的问题。

作品本身的特质, 对于试图解读它的人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可能性,而对于《变形记》深厚无尽的主旨,几十年来众说纷纭, 研究的热情从未熄灭, 当然这并不是本文的着眼所在。

二《变形记》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历史特征卡夫卡研究者们历来将卡夫卡视为具有高度原创精神的作家, 但任何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使对于像卡夫卡这样能够通过巧妙艺术构思和独步文坛的框架结构达到形式和内容都突破前人水平的文学大师来说, 拓展自己的文学天空也必须走借鉴甚至“模仿”这样一条文学传统道路。

通过对《变形记》的个案考察,我们可以分析出卡夫卡受19 世纪初期德国浪漫主义和19世纪中后期俄国、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颇深。

从霍夫曼、狄更斯、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那里借鉴来的意象和汲取的文学营养, 加之家庭生活和时代精神所赋予的敏感、孤僻气质,还有个人的想象力和过人悟性, 使卡夫卡的作品在新的创作道路上,迸发着令现代作家咋舌的艺术魅力。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观察西方现代派文学会发现, 文艺学界习惯将现实主义文学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对立面进行考察和比较, 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现实中,现代派所运用的诸多表现手法的确为传统文学所没有,更加“离经叛道”的是他们的文学观念。

很多现代派作家与理论家也均将自己与现实主义划清界限。

如俄国诗人巴尔蒙特曾言:“现实主义者永远是单纯的观察者,象征主义则永远是思想。

……每个即使最小的象征主义者,也要比每一个即使最大的现实主义者年长。

这一个还在作物质的奴隶,那一个已进入理想的境界。

”以上理论突出表现了现代派文学对于传统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主观上的极端反抗。

但客观上,现代派文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 也与现实主义一样反应和表现着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现实, 这是它赖以存在的不可否认的基础。

现代派文学真正的成就, 并不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反现实主义” ,更不是多么无视社会现实, 恰恰相反,决定现代派文学存在和繁荣的根基正在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平常被现实主义所忽略的、不能照顾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关照,并竭尽全力地捕捉和探索。

如果在此非要概括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不同, 只能说现代主义侧重于对“假恶丑”的揭示, 而不是对“真善美”作表面文章, 现代派作家孜孜以求地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他们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和理解, 只不过是因前人的社会现实使他们不得不运用怪诞、变形、象征、反讽等大胆创新和奇特的手法罢了。

纵观现代派文学的历史, 从19 世纪唯美主义、自然主义开始的萌动酝酿, 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文学的确立, 再到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和黑色幽默等的发展, 整个历程都可以寻到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系的踪迹。

作为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创作之一, 卡夫卡的作品对西方现代流派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主动的。

这恰恰是由于卡夫卡作品中对社会现实进行的犀利批判。

现实社会的荒诞、人存在的原罪感、社会重压之下的人的异化等现象, 都是人的痛楚的现实来源。

而包括卡夫卡及其《变形记》在内的现代派文学, 则是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以说, 现代主义的标新立异的创作绝非偶然, 更离不开现实。

三《变形记》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奥地利学者瓦尔特?H?索克尔在《反抗与惩罚》中对《变形记》定语为“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 是对异化的逃避和反抗, 但最终的结果是受到惩罚而失败”。

关于《变形记》反映的是人的异化想象, 而主人公因为找不到摆脱异化的通路而悲惨死去的思想, 在众多的评论中声音较为统一。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这种困境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 即当人作为本质特征的自由劳动因为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导致异化后, 人的强制劳动对于人本身来说成为异己的和对立的力量, 这种力量反过来操纵和驱使人,由此人的智力、体力、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一切潜在可能性被彻底扼杀。

《变形记》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马克思在其哲学著作中阐述的劳动异化理论, 不仅如此, 由于对非人的形象、具象的生活与丰富的人性的精妙描摹, 文学作品又呈现出哲学、史学和宗教著作中不易展现的思想。

格里高尔极其厌恶自己的工作, 他的工作, 不是他“自由自觉”的劳动, 而是强制性劳动, 是为家庭物质生活的一种手段。

长期以来, 他一直处于担负家庭经济生活责任和个人愿望的相互矛盾中。

为了替父母还债, 他不得不压抑自己想摆脱这种强制性劳动的愿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劳动成为压抑个性、驱使他异化的力量。

于是,格里高尔心中这些平日被家庭责任感所压抑的愿望, 终于导致了身体的变形, 推动他最后以死亡来从精神上摆脱异化状态。

人的异化是现代派文学极为关注的问题, 现代派文学思想所具有的多种思想特征均由此生发而来。

官僚体制和群体文化全面操控人的行为甚至思想,在畸形发展的社会中, 人的思想也由此产生许多负面倾向, 如危机意识、存在荒诞观念、人类个体的绝对孤独感、神秘主义与悲观主义等等。

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关系的现实矛盾, 人类的精神创伤以各种新颖的形式则被复制到现代派文学的作品之中。

四《变形记》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和审美特征“变形”是非常古老和原始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方式。

《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被卡夫卡进行了生理变化而心理不变的艺术处理, 他虽然披着甲虫的硬壳却仍拥有着人的感觉、意识和思维。

小说开篇时设定的这个命定式的人物情境具有卡夫卡式的典型印记, 随后展开的亦是如梦如幻的情节。

有人评价卡夫卡的作品“现实与梦幻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 没有明显的过渡,甚至泯灭了界线, 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在这里,虚幻中有现实, 现实里可见虚幻, 幻象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看得见的, 摸得着的, 与现实难解难分了”。

通过构造新颖诡异的情节、对生活场景地的真切描绘和对不同角色性格和行为的入骨刻画, 加上文中处处所在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 最终成就了这篇寓言式的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的经典著作。

在《变形记》中, 我们可以感受存在主义者存在的痛楚, 可以体会灰暗和讥讽的黑色幽默, 可以将超现实主义的弗氏精神分析对号入座, 可以找寻内心独白、意识流技巧、梦幻和荒诞等各现代派文学流派的惯用手法的现代派文学有其西方现代哲学作为思想基础, 包括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都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现代派文学所表现的总体的艺术特征也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的反映。

归根结底,现代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精神危机直接催生了现代派文学, 也同时决定了现代派文学注重人物内心意识尤其是潜意识的心理描写、广泛应用象征和怪诞的手法, 并在文学形式上不断求新求变, 不拘一格的艺术特征。

一方面, 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不断衍生新的支派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道路;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具有相对稳定的、对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审美系统建构起来, 成为西方现代审美文化的重要模式:首先是审美内容的内倾性, 例如《变形记》中的超越时空限制, 混淆人与动物的视听, 意在挖掘和展示格里高尔凄楚的内心世界, 从内心去表现这个悲剧角色的抗争过程。

现代派作家小说的主题总是围绕着西方现代人的迷茫和危机感。

痛苦作为卡夫卡的创作源泉, 一直陪伴他走完创作生涯和人生历程;其次, 是在审美形式方面追求新、奇、特的抽象意象表现。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 这个骇人的大甲虫便成为人的绝对孤独的象征性意象; 第三, 是在审美效果方面追逐荒诞与离奇的审美感受。

卡夫卡之后的现代派作家在这个方面渐行渐远,在他们眼中,世界是丑恶的、突兀的,由于对立和不和谐,审丑的任务由现代派作家承担起来, 荒诞的不合理、不正常把现实的本质的不合理、不正常演绎到了极致, 甚至一切因素都已混乱到无序的地步, 人类也不能成为例外,挣扎变得没有任何希望和意义。

作为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成就、局限和问题彼此纠缠, 我们须梳理辨识其精华与糟粕, 对于其所表现的现代西方社会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 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创新, 优秀的文艺观点都要积极借鉴, 而对其局限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克服, 从而使之能为我们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