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思路 及护肝药物的临床应用
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思路 及护肝药物的临床应用
19
2.判断黄疸的类型 STB 340-510 ummol/L 170-265 ummol/L 17-200ummol/L < 85 ummol/L
阻塞性黄疸 不完全梗阻为 肝细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20
3.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分类来判断黄疸类型 STB 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 STB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疸 STB、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都增加 为肝细胞性黄疸
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 ALT 升高后反而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 提示病情变化,肝细胞严重坏死, ALT 水平 与肝细胞损害不一定成正比。
慢性肝炎:ALT持续异常、反复
临床意义 肝硬化、肝癌
AST、ALT轻度上升或正常,以AST>ALT居多
非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药物性肝损、酒精性肝病、胆系疾病、心衰、 休克、妊娠后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1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µ mol/l) 尿液检查
结合型
正常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0-6.8
非结合型 结合型/
1.7-10.2 20% <20% >35% >60%
非结合型
尿胆原
正常 明显升高
胆红素
阴性 阴性
轻度升高 明显升高 中度升高 中度升高 明显升高 轻度升高
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检查
HBsAg HBsAb HBcAb HBeAg HBeAb
肝功能总结(2):
反映肝脏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 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 胆汁酸(TBA)、血氨(NH3) 反映胆汁淤积的指标:碱性磷酸酶(ALP)、 r-谷氨酸转肽酶(GGT)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肝功能总结(3):
反映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的指标:Ⅲ型前胶 原氨基肽(PⅢP)、Ⅳ型胶原(Ⅳ/PC)、层 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
多中度升高 阳性 降低 强阳性
23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正常值: 0 - 10mmol/L(循环酶法)
临床意义
反映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合成代谢,分泌状态,肝细胞损害)
急慢性肝炎:早于 ALT升高,迟于 ALT恢复, TBA异常不一定伴胆
红素升高,
肝硬化、肝癌:明显升高
肝内、肝外的胆管梗阻
10
正常参考值 总蛋白:60--80g/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1.5-2.5:1
11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
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 总蛋白<60g/L,白蛋白<25 g/L,低蛋白血 症 营养不良:摄入不足 丢失过多:肾病、烧伤、大出血 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检测 原理:GGT分布在胆管或胆道系统 参考值:<50U/L 临床意义
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中等度升高 肝癌 90%显著升高 阻塞性黄疸:胆道阻塞、胆管炎明显升高,幅
度大于转氨酶、ALP
酒精性肝病、药肝、脂肪肝等明显或中度以上
升高,ALT和AST轻度升高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
2
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检查 肝功能损害的原因 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思路
护肝药物的临床应用
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综合化工厂”
代谢功能:人体中所需的三大物质(糖、蛋白质和脂 类)的同化、储存和异化;核酸代谢、维生素的活化 和储藏;激素的灭活及排泄;胆红素、胆酸的生成; 铁、铜等金属的代谢。 胆汁生成、排泄:每天肝脏制造并排泄出800~1000 毫升胆汁帮助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吸收
12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TP>80g/L(高蛋白血症) A >35g/L(高球蛋白血症) 慢性肝病、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 性炎症和感染如结核、麻风、慢性血吸虫病
血清TP降低
生理性减少(e.g.<3y)、免疫功能抑制、先天 性低TP
肝功能损伤、M蛋白血症。如慢性肝炎、肝硬 化、肝癌、多发性骨髓瘤
肝细胞异常增生的检测: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检查
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检查
病原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 肝脏活组织检查:
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检查
肝炎病原学检查:病毒标记物(乙肝两对半、 HBV DNA定量、甲肝或戊肝抗体、HCV RNA定 量po-B是LDL的主要载脂蛋白(98%)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指标 参考值 1.010.21 g/L(男) 1.07 0.23 g/L(女) 临床意义 Apo-B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正相关 胆汁淤积也可使血清Apo-B升高
40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总结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肝功能总结(1):
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 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 反映肝细胞生物合成和代偿能力的指标:总蛋 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 (CHE)、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固醇 (CHOL)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49
HBsAg是诊断HBV感染的最常用指标;传染性标志之一 HBsAb为中和抗体,有清除HBV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 出现于乙肝恢复期,提示感染终止;注射疫苗后,可呈 阳性 HBeAg是HBV的核心部位,阳性结果是具有传染性的标 志 HBeAb急性期即出现阳性者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HBeAg与HBeAb均阳性,且ALT升高时可进展为原发性 肝癌 HBcAb主要反映的是HbcAb IgG,是感染HBV后最早出 现的标志性抗体,所有个体都会产生,是乙肝流行病学 调查的良好指标,其检出率比HBsAg更敏感,可作为 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 HBc-IgM是窗口期唯一能测出的HBV标志物,既是乙型 肝炎近期感染指标,也是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的指标, 并提示病人血液有传染性 50
37
LDL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 LDL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接促使 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值 2.07-3.12 mmol/L 临床意义 LDL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38
Apo-A1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90%) Apo-A1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粥样动脉样硬 化作用 参考值 1.420.17 g/L(男) 1.45 0.14 g/L(女) 临床意义 Apo-A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
26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 为最敏感的肝细胞检测指标之一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 ALT 10-40 U/L AST 10-40U/L
27
临床意义
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 80 % -100%, ALT:500-1000U/L AST<ALT
33
34
参考值 5.17 mmol/L 临床意义 降低:肝细胞受损,胆固醇脂化障碍,胆 固醇减少,如肝硬化、肝衰竭 升高:胆汁淤积
35
参考值 0.56-1.7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动脉粥样硬 化、高脂血症等 降低:严重肝衰、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6
一般通过HDL-C亚型含量间接反映HDL水 平 参考值 0.94-2.0 mmol/L 临床意义 HDL-C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HDL-C 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 关 肝损害和肾病综合征时,HDL-C降低
13
A/G倒置
参考值:11-35μmol/L 临床意义:
升高 生理性升高:高蛋白饮食、运动
病理性升高:严重肝损害、消化道出血、尿毒 症、门脉分流、儿科Reye,s综合症 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14
15
胆红素主要是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由衰老RBC的血红蛋白分解 后形成 生成后在血液中与白蛋白聚合,此时尚未与其它化合物结合, 称为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或游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被转运到肝脏,经肝细胞摄取后,通过肝脏的 生物转化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 称为结合胆红素(直接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由胆道排入肠腔,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 尿胆原一部分被肠粘膜吸收进入体内被肝细胞摄取,其中大 部分又转变成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腔,形成“肝肠循环” 残留肠腔的尿胆原氧化后,以粪胆素排出 因此,当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的摄取、结合、转运、排 泄等过程发生障碍,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从而发生黄疸
窦内皮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成分
其他功能:参与人体血容量、热量的产生和水、 电解质的调节等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内容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汁酸代谢检查 血清酶学检查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8
9
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的器官,许多蛋白质 如白蛋白、糖蛋白、凝血因子、纤溶因子及各 种转运蛋白等都由肝细胞合成,当肝细胞受损 时,合成上述蛋白的功能降低,蛋白质的合成 量就减少 球蛋白虽然不是肝细胞合成,但当肝实质细 胞受损,间质细胞增生时,球蛋白的生成增加 因此,在肝脏疾病时,可表现出血液中蛋白质 质和量的改变 其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 球蛋白的增多等 因此,测定血清中蛋白质含量和分析其组分的 变化,可以了解肝脏蛋白质代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