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

第4章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


2003-6-8
29
4.2.1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4、边际效益递增性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 (2)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
2003-6-8
30
4.2.1 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5、外部经济性
网络的外部性是指,每个用户从使用某 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 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 高。当用户的数量以算数数列增加时,其 价值以几何数列增加。
“看不见手原理”修正为——从利他的目的出发, 最后全社会达到既利己又利他的双赢结果。
2003-6-8
14
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
对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影响: 为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已出现了进一步
市场化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
撑的风险投资制度发展趋于规律化;利于高科技型企 业筹资和转移风险的证券市场出现且迅速发展;各国 纷纷建立科技园区,创业自由度增大;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井且流动件趋大;政府自由裁量权受到约束。
人力资本的收益递增性使生产资源即使在短 期也不会阻碍生产的扩展 ,再加上资源流动的 全球化扩大资源的使用效率 ,即使在很短的时 期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说法也值得怀疑。
2003-6-8
13
5、对微观经济的影响(5)
对“供求规律”的影响——信息产品如“开发软 件”产品的成本几乎是一次性的,而软件开发完成后 的复制生产成本近乎于零,消费者几乎不会产生成本 上的变化,也不会对价格构成影响。
22
电子商务与通货膨胀(2)
2003-6-8
23
信息产业与就业问题(1)
2003-6-8
24
信息产业与就业问题(2)
2003-6-8
25
4.2 网络经济学基础
1、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2、网络经济的三大定律
2003-6-8
26
4.2.1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1、快捷性 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 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 一个“村落”。
2003-6-8
8
5、电子商务对微观经济的影响(1)
网络资源对传统资源稀缺理论的挑战
传统经济的基础资源是物质和能源,网络经济的基 础资源是网络和信息。厂商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资源 稀缺与可占有性,网络服务的理论依据在于资源过剩和 可共享性。成本构成与价值实现形式正在给传统理论带 来严重的挑战。
2003-6-8
2003-6-8
15
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大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民经 济结构,使其向高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其表现:
第四产业悄然兴起;
计算机、网络技术向传统产业内部渗透;
信息、网络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使得生产要素的投人结构 和趋向发生重大变化
( 1)生产资源即生产要素的划分 ;
( 2)对生产可能性曲线限定的时期长短。
我们在经济学中提及利用资源时 ,意思就是利用土 地、劳动力和资本。从总体上看 ,土地相对于其它生 产要素是稀缺的。
2003-6-8
12
5、对微观经济的影响(4)
现代生产中 , 知识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土地和 资本;而且知识的生产力 ,即人力资本的作用已 不满足于边际递减律,边干边学的积累效应使得 边际投入可能为零。
主要作用
起主作用
2003-6-8
6
3、两种经济环境下供求原理对比(3)
● 负反馈起主要作用 ● 垄断受到限制 ● 垄断会降低社会福利 ● 产品竞争是主要的竞争形式
● 有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资产
○ 正反馈起主要作用 ○ 垄断是竞争的结果 ○ 垄断会提高社会福利 ○ 网络竞争是主要的竞
争形式 ○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
○ 需求不足
○ 以需求为中心
2003-6-8
5
3、两种经济环境下供求原理对比(2)
● 稳定均衡
○ 不稳定均衡
● 边际效用递减
○ 边际效用递增
● 边际收益递减
○ 边际收益递增
● 边际成本递增
○ 边际成本递减
● 规模收益经历递增、 ○ 规模收益递增
变、递减三个阶段。
● 供给方规模经济起 ○ 需求方规模经济
其次,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 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 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 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 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
2003-6-8
27
4.2.1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
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 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 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
2003-6-8
28
4.2.1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
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 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 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 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
9
5、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
网络价值对利润最大化的挑战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传统经济教科书的 一条刚性定律。
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规律是梅特卡夫法则 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要首先承认微利时 代的到来,进而还要以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目标。 合理利润只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2003-6-8
10
5、对微观经济的影响(3)
2003-6-8
20
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5)
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的影响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 ,通货膨胀率 (物价上涨率 )与失 业率此消彼长。
网络经济理论认为 ,网络经济是新经济 ,有无限的生 命力 ,在经济高增长中 ,低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
2003-6-8
21
电子商务与通货膨胀(1)
2003-6-8
2003-6-8
31
4.2.1 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6、可持续性 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
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 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3-6-8
32
4.2.1 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7、直接性
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 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 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 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劣势的一方,代理人指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2003-6-8
38
4.3.2 网络经济的非对称信息
1、信息的生产供应商 的“信息悖论” 问 题——只有当消费者认定了一条信息的价值以 后 ,消费者才会愿意且决定购买信息 ,然而 ,一 旦消费者掌握了这条信息的内容 ,他们可能就 不愿意再购买了
2、限制信息的转售途径。与有形商品不同 , 因为信息产品可以自由拷贝 ,而且不会因为重 复消费就丧失价值
3、在“价格—质量”组合方面为信息产品 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003-6-8
39
4.3.3 网络经济的博弈分析(1)
网络经济中参与人特征、博弈类型和一般假设 假定参与人有投资者和创业者。投资者根据其对网络 公司投资期的不同,可分为股市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 两类。风险投资者在网络公司的创业初期进入,股市 投资者则是在网络公司上市后进行投资。创业者可以 根据其行为模式,分为先入者和后来者。 假定:(1) 博弈的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 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2)投资者的资金都是风 险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投向价格上升较快的网络公司 及其股票。(3) 假设股票市场中的所有博弈为完全信息 静态博弈,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正。
2003-6-8
16
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 联系、依存程度逐渐加深; 加速了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 存储、交换信息的技术和能力在国际间加速了科学知 识、新技术。资本流动几乎可以在瞬间完成。
2003-6-8
17
信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收益递增对收益递减的挑战
传统经济收益递减效应。 网络企业的主要原料是沙子(硅)和信息,形成 收益递增效应。
2003-6-8
11
5、对微观经济的影响(4)
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吗 ?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突出生产 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不同的资源使用效率导 致不同的边界移动。这里的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 :
2003-6-8
18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03-6-8
19
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4)
对经济资源全球化分配的影响
在全球,一旦网络经济形成以后,互联网具有的财 富重新分配和权利秩序重新确立的功能,使网络社会的 财富中心和权利将位于信息中心和资本中心,而一个国 家或地区是不是中心取决于网络经济的参与度、发展度 和控制度。
○ 虚拟社会
(6)● 传统营销
○ 网络营销
(7)● 传统制造
○ 灵活制造
(8)● 规模经济
○速度+规模
(9)● 劳动分工
○ 知识分工
(10)● 劳动价值
○ 知识价值
(11)● 劳动生产率 ○ 知识生产率
(12)● 经济管理
○ 知识管理
(13)● 无对应概念 ○ 网络效应
(14)● 竞争
○ 网络竞争
(15)● 贫富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