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1《日月潭》是九年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省的有名风景区——日月潭的俏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材中,本课处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培育学生理解句子里重点词语的意思,培育有情绪朗读课文的能力。

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日月潭的特色和俏丽的景色,所以我把“理解描写日月潭俏丽景色的词句,体会那里的秀丽风光”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学会控制本课生字、生词。

理解课文中的比方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点,名称的来历。

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育热爱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绪。

3、练习默读和有情绪地朗读课文,熟读全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拟用3课时来教学本课。

二、教学方法这是一篇阐明文。

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活泼形象地阐明日月潭的有关特色。

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人如身临其境,比较容易领导朗读。

针对训练目的和农村二年级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运用“多读——理解——体会”的教学方法和手腕来教学本课。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懂得课文中比较重要又难以理解的词句时,我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利用出示挂图、画简笔画等手腕来进行。

在学法方面,为了辅助农村小学生克服不爱自动提问和答复问题的缺陷,使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我采用提醒、引导的方法,激励学生对课文的疑难问题提问,并耐烦引导他们答复,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自动参与。

对答复好的及时给予表扬、确定,对表现差一点的也给予激励,使他们都能站起来说一说,读一读。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2教材分析《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课描绘了台湾着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

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能力目标: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

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

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

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

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

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

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

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

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

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

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9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6期教例评析jiaolipingxi(((“(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

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

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

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

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

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

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

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

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

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3(一):说教材《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纵观本单元的四篇*,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的广大,我们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代表名胜。

它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

*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日月潭的这种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九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情感。

日月潭是美丽的,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是美的,因此,感受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边想像那里的美丽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便成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至于教法上,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图文对照、以读带讲、品词斟句等教学手段(三)说学法。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我在每个环节都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在书中读进、读出。

以培养他们观察和朗读的能力及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流程教学本课,我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以识字和读文为主。

主要从“创设情境,初读感知,学习词语”三个方面扫清阅读障碍,真切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欣赏美日月潭是美的,*以美为线索,贯穿始终。

日潭和月潭把湖水分为两半,很美;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很美;蒙蒙细雨之中,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更美(播放课件)然后配合画面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在学生感受了日月潭如画的风景之后,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孩子们,看了画面,听了课文,你的感受如何呢?”或许学生会说日月潭风光秀丽,或许学生会说喜爱日月潭,也或许学生会说想去日月潭看看。

那么这种画面的美代替不了文字的美。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自由读读,并提出两个问题:首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时,我着重引导以下几个要点。

1.“日月潭在哪?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第一自然段讲的就是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因此,便很自然的引入品读第一自然段。

而“群山环绕、树木茂密、名胜古迹”又是本段的重点词,这几个词我采用想一想、画一画、讲一讲地方法去解决。

想想四周是山,中间是日月潭的画面,自然就能理解“群山环绕”。

让学生画一画树叶,一片两片不是密,三片四片也不叫密,如果画的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学生自然就理解“树木茂密”。

“名胜古迹”则直接由我讲解。

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日月潭呢?为了讲清这一问题,我再次用多媒体辅助(出示课题)从画面中清楚地看出,北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这又恰好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训练是语感”而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

因此,感知前两自然段的内容之后,重点朗读品它的美。

(二) 品读赏析不同时间日月潭的美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日月潭的名字的来历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欣赏:“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因为这两个自然段是并列性质的。

因此,我还是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切入口,“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说喜欢清晨时的日月潭,也可能会说喜欢中午时的日月潭,假如学生说喜欢清晨时的日月潭,那么我就和学生一起喜欢这一自然段(板书清晨)1(出示课件)找一个学生读此段。

2出事重点句子“天边的晨星和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是重点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