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药
课堂练习 1.既清心肺三焦之火而泻火除烦解毒、凉血止血,又清利膀胱湿热与清泻滑利大 肠,导湿热火毒外出,利小便、缓通便、退黄疸的是( ) A.夏枯草 B.芦根 C.天花粉 D.知母 E.栀子 答案:E
天花粉(一类药) (2013A,2018B,2019B) 【性味归经】甘、微苦、酸,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既清热生津止渴,又润肺燥、清肺热而止咳,还消散肿块、溃疮、 促进脓液排出。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知母(一类药) (2008,2011B,2014A,2015A,2019B)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上清肺热而泻火,中清胃热而除烦渴,下滋肾阴而润燥滑肠、退 虚热。实火、虚热皆宜,高热或燥热津伤及阴虚发热者用之尤佳。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 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配伍】 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燥热咳嗽。 【用法用量】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滑,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忌服。 课堂练习 1.上清肺热而泻火,中清胃热而除烦渴,下滋肾阴而润燥滑肠、退虚热的药物是 () A.夏枯草 B.芦根 C.天花粉 D.知母 E.栀子 答案:D
第二章 清热药
1、含义: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性能功效: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 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3、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 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4、分类: 清热泻火药:性味多甘寒,或苦寒,功主清泄实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 证、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性味多苦寒,功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外感或内伤之湿热 火毒诸证。 清热凉血药:性味多苦甘寒,或咸寒,多入心经、肝经,功主清热凉血,兼以滋 润、活血,主治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 诸证。 清热解毒药:性味多苦寒,或辛寒、甘寒,功主清解热毒,主治外感或内生实热 火毒诸证。 清虚热药:性味多苦咸甘寒,多入肝、肾经,功主退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 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5、配伍方法: 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6、使用注意: (1)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 (2)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 (4)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4.引产(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肌内注射)。 【用法用量】注射剂需作皮试。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孕妇忌服。反乌头,不宜与草乌、附 子、乌头同用。因兼酸味而有敛邪之嫌,故温热病不宜早用。 课堂练习 1.某男,42 岁。内热消渴,燥咳痰黏,咳痰带血,近日又因骑自行车不慎摔倒 致膝盖肿痛。治当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宜选用的药是( ) A.夏枯草 B.芦根 C.天花粉 D.知母 E.栀子 答案:C
பைடு நூலகம்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配伍】 栀子配淡豆豉:清热散郁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栀子配黄柏:清热泻火、除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心烦尿赤效佳。 【用法用量】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除烦止呕,栀子仁(用种子)善 清心除烦,栀子皮(用果皮)兼清表热。 【使用注意】苦寒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芦根(二类药)(2003A,2007A,2011B)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课堂练习 1. 既能清热生津,又能除烦止呕的药是( ) A.石膏 B.芦根 C.知母 D.栀子
栀子(一类药) (2011A,2016A,2019B)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性能特点】既清心肺三焦之火而泻火除烦解毒、凉血止血,又清利膀胱湿热与 清泻滑利大肠,导湿热火毒外出,利小便、缓通便、退黄疸。既走气分,能清泻 气分热;又走血分,能清泄血分热。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E.天花粉 答案:B
竹叶(一类药) 【性味归经】甘、辛,寒。归心、肺经。 【性能特点】为治热病烦渴、心火上炎之要药。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2.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 3.热淋,小便不利。
课堂练习 1. 竹叶具有的功效是( ) A.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B. 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C. 清热凉血,生津利尿 D.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E.清肝明目,除烦止呕 答案:A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一类药)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为治疗气分高热、肺胃实火之要药。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 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配伍】 石膏配知母:两药合用,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又治 肺胃火热伤津证。 【用法用量】内服宜生用,先煎。外用须火煅研末。 【使用注意】大寒伤胃,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课堂练习 1. 石膏除清热泻火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 A.收湿敛疮 B.滋阴润燥 C.凉血解毒 D.除烦止呕 E.清热燥湿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