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知识发现]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知识发现]

胜金丹。
1、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大 汗出,脉洪大。
学习园地
17
石膏《本经》
石清常膏消仁泻善配渴等治肺伍。实。热杏热
2、肺热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3、胃火牙痛、头痛,实甘热寒津消清止渴热渴生。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
用,配知母、 生地、 如玉女煎。
学习园地
18
石膏《本经》煅石膏外用 。有 敛疮生肌,收湿 拔干,止血之功。
为主要作用。善治疗热邪伤阴及阴 虚潮热。
学习园地
11
清热药
使用注意: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气血 两清。
学习园地
12
清热药
使用注意: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 则。常配伍滋阴药。
4、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5、若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当忌用。 6、中病即止,防止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清热药
同学们好!
学习园地
1
清热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症、配伍 方法、使用注意。
2、掌握清热泻火药的特点及石膏、知母、栀 子、夏枯草的功效、应用、性能特点、典型 配伍和使用注意。
学习园地
2
清热药
3、掌握清热燥湿药的特点, 黄芩、黄连和黄柏三味药物的 功效、应用、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学习园地
6
清热药
分类及适用证
1、清热泻火药:
寒凉性突出,善入气分,既可清 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标, 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善治疗气分实 热证。
学习园地
7
清热药
分类及适用证
2、清热燥湿药: 药性偏于苦燥清泄,以清热燥
湿为主要作用,善应用于湿热内蕴 或湿邪化热的病证。如湿温,泻痢, 黄疸等。
清热 泻火 除烦 止渴
石膏 知母
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 清解的特性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寒凉性较弱,甘寒滋润 清润的特性 可泻相火,退虚热
相须为用 气分实热 肺胃热证
学习园地
29
栀子《本经》
来 源:
为茜草科植 物栀子的干燥成 熟果实。生用、 炒焦或炒炭用。
处方名:
栀子、炒栀 子、姜栀子、栀 子炭、栀子仁
应用、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7、掌握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二花
与连翘,生地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的功用 异同点。
学习园地
4
清热药
含义:
“热者 寒之”
凡以药性寒凉,清解里 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学习园地
5
清热药
功效:
清热泻火,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清虚热。
学习园地
30
栀子《本经》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 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栀子: 凉血止血。
学习园地
31
栀子《本经》
临床应用:
本品有很好的除烦功 能,善治疗各种热证
泻心烦火。除烦
1、热病心烦: 躁扰不宁,失眠——配淡豆豉 高热,神昏谵语——配黄连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8
清热药
分类及适用证
3、清热凉血药: 善入血分,以清热凉血为主要
作用,善治疗血分实热证。
学习园地
9
清热药
分类及适用证
4、清热解毒药: 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善治
疗热毒、火毒证。如疮疡肿毒,咽喉 肿痛,热毒痢疾,大头瘟毒等。
学习园地
10
清热药
分类及适用证
5、清虚热药: 多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
学习园地
26
知母
总之,知母味苦甘气寒凉,质地 柔润,上能清肺润肺以止咳,中能清 胃养胃以止渴,下能滋肾阴退虚热。 为上中下三焦既有热邪,又有阴虚证 的必用之品。
学习园地
27
知母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学习园地
28
石膏、知母功用异同点: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 烫伤,外伤出血
学习园地
19
石膏《本经》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学习园地
20
石膏《本经》
石膏以内清气分实热,肺胃之火,外 解肌肤之热为见长,凡实热炽盛之证, 用之无不奏效。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1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 善入气分,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既
可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标。 有一部分药物除寒凉之性外,多兼有甘味, 甘寒相合,清热养阴生津,对热性病津伤口 渴之证,有标本兼治之效。
学习园地
14
石膏《本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
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 酸钙(CaSO4.2H2O)。
学习园地
24
知母
清泻肺热
常配石膏、 黄芩、浙贝
2、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发热气逆
若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咯血。
常配川贝母、麦冬、 天冬, 二冬二母汤
学习园地
25
知母
滋肾阴,泻相 火,退骨蒸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选用盐知母,配伍
盐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此外,亦可应用阴虚肠燥便秘,常配伍 生地、麦冬、玄参。
4、掌握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等7味药物的功效、应用、 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5、掌握清热凉血药的特点,生地、玄参、牡丹皮和赤芍4 味药物的功效、应用、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学习园地
3
清热药
6、掌握清虚热药的特点及青蒿、地骨皮的功效、
处方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
石膏。
学习园地
15
石膏《本经》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收敛生肌。
学习园地
16
石膏《本经》
《“透常以表医石与加解学膏知强肌衷,母清之中凉清相力参而热热须西能。泻泻录散外为火火感》,用的有:有,
实作热用者,,放如胆白用虎之汤,。直
21
知母《本经》
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
的干燥根茎。生用或盐水 炙用。 处方名:
知母、知母肉、光 知母、毛知母、盐知母。
学习园地
22
Hale Waihona Puke 知母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学习园地
23
应用:
清热泻火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烦渴多饮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泻火 的作用。如白虎汤。
32
栀子《本经》
2、湿热黄疸:
清利肝胆 湿热
常配茵陈、黄柏,如茵陈蒿
汤或栀子柏皮汤。
学习园地
33
栀子《本经》
3、血淋涩痛:
清清利热下凉焦血湿热 止而血通淋
配伍利尿通淋的车前子、 木通、滑石等药物。如八正散。
学习园地
34
栀子《本经》 凉血止血
4、血热吐衄:
常配栀子炭,对血热妄行 出血证,有标本兼治之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