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和抗真菌治疗.
• 三、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与功能 1、5-FC—胞嘧啶脱氨酶—5-FU— 5-FdUMP—dUMP—置换DNA上之dTMP, 阻止真菌DNA合成。 2、5-FdUMP—dUDP替代RNA上的三磷酸 尿苷,DNA转录错误,形成错误的mRNA,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050128
吴安华
19
伊曲康唑的作用机理
050128
吴安华
30
两性霉素B ---投药法
• 雾化吸入 以蒸馏水配成0.01%--0.02%溶液, bid/tid 5-10ml。
• 膀胱或皮肤用药 0.2%-0.3%溶液.持续膀胱 冲洗每日以5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 按每小时注入40ml速度,5-10天。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 • • • • • • •
050128
肺部真菌感染(念、曲、隐、组织、球孢子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隐、念、曲) 消化道真菌感染(念) 泌尿系真菌感染( 念、曲) 皮肤真菌感染(着色、孢子丝、足分支菌) 心血管系统真菌感染(念、曲) 骨骼关节真菌感染(放线菌、孢子丝菌皮肤外型 眼、耳、鼻 ( 念、曲、毛)
3
241 (57.88)
5(1.19)
252 (51.49)
6(1.23)
218 (57.07)
1(0.26)
962 (54.75)
15(0.85)
真菌
50(10.66)
28 (6.71) 1
50(10.24)
58(15.18)
186 (10.59) 9(0.51)
其他计
469
417
050128
吴安华
16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一、破坏真菌细胞膜 • 2、损害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 麦角类固醇 是真菌细胞特有的脂质,胆类固醇是哺乳 动物细胞膜内固有的成分。AMB能作用于 二者,造成抗真菌作用与不良反应。 • 3、对真菌细胞膜的机械性损伤
050128
吴安华
17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毛发癣菌
2.4-14.0
镰刀菌
星形奴卡菌
吴安华
14.7
40.0以上
24
• 分支着色真菌 40.0以上
050128
两性霉素B—药代动力学
• • • • • 口服吸收少且不稳定 CSF中浓度低(2%-4%血浓度) 蛋白结合率91%-95% 消除半减期2小时 经肾缓排,2%-5%原药肾排,7天排出给药 量之40%,停药后至少排泄7周。硷性尿中 排泄增加。 • 透析不易出去。
细胞核分裂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甲氧苄啶 Sulfomethoxazole
Griseofulvin Benomyl
蛋白质合成
Blasticidin Sinefungin
吴安华 15
050128 From M.A. Boogaerts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一、破坏真菌细胞膜 • 1、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麦角 类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细胞生长。 (1)抑 制角鲨烯环氧化酶 萘替芬和特比萘芬,致角 鲨烯堆积于膜内,增加膜脆性。 (2)抑制细胞色素P450类固醇合成酶,三唑 类药物 (3)14-还原酶和7、8-异构酶 阿莫罗芬
克柔念珠菌 4%
近平滑念珠菌 9%
平滑念珠菌 15%
050128
吴安华
7
美国非艾滋病患者中致死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Mc Neil et al 2001 Clin Infect Dis 33;641
0.6
每10万人中的发病率
0.4
念珠菌病
0.2
曲霉菌病
0.0 1981
吴安华 1986
050128
1991
• 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如组织胞 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 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
• 条件致病性真菌:医院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感染,毒力较低。念、隐、曲、毛、放、 奴卡菌等。
050128
吴安华
6
各种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
白色念珠菌 54%
其他念珠菌 1% 热带念珠菌 17%
489
382
1757
050128
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症发病率与病原体分布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5-398 吴安华
3
表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 9.8 )、铜绿假单胞菌( 8.4 )、金黄色葡萄球菌( 8.4 )、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铜绿假单胞菌(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 8.7 )、克雷伯菌属( 8.5 )、白色念珠菌 (7.9)、表皮葡萄球菌(5.9)、大肠杆菌(5.0) 大肠杆菌( 16.8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6 )、铜绿假单胞菌( 10.0 )、肠杆菌属 (9.6)、表皮葡萄球菌(5.9)、克雷伯菌属(6.1) 大肠杆菌(21.5)、肠杆菌属(8.7)、白色念珠菌(5.8)、肠球菌(5.5)、表皮葡萄 球菌(5.1)
IV/ORAL
22
•
•
050128
1992 伊曲康唑 sporanox IV/ORAL
各种药物的抗真菌谱比较
真菌 白念 热带念 近平滑念 克柔念 平滑念 新生隐球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皮炎芽生菌 粗球孢子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卡氏肺孢子虫 烟曲霉 毛霉 根霉 镰刀霉
050128M.A. Boogaerts From 吴安华 23
• 使用时注意,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5%葡萄糖 溶液稀释,不可用生理盐水,避光滴注,每次滴 注时间在6h以上,滴注浓度不能超过10mg/100ml, 葡萄糖液pH需在4.2以上。
• 鞘内注射溶液浓度不超过25mg/100ml,并用脑脊 液反复稀释。 • 慎用皮下导管(Omaya reservor)脑室内给药。
050128
吴安华
10
深部真菌病的发病机制
• 致病性真菌:吸入、皮损、叮咬 • 条件致病性真菌 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
如口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同 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植物、空 气中)。正常情况不致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 缺陷时致病,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
050128 吴安华 11
• 二、破坏真菌细胞壁 • 1、对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真菌 胞壁中、外层)的作用 BMY-28864 • 2、对几丁质的影响 胞壁主要支架 几丁质 合成酶1、2 多氧霉素D、尼克霉素Z、X。 • 3、对葡聚糖合成的抑制 睫状真菌素(LY121019)
050128
吴安华
18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050128 吴安华 25
两性霉素B—临床应用
• 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
• 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0.3-0.5mg/kg/d +5-FC(100-120mg/kg/d),2-3个月(必 要时延长至6个月),减少复发。 • 2、念珠菌病 皮肤、口腔、阴道黏膜 (局部用药);肺部、泌尿道、血液感染 (全身用药)小剂量0.2-0.4 mg/kg,4 周, 心内膜炎需配合手术切除病变。
AMB
FCZ ITZ
VCZ
PCZ RCZ
CF
MF
AF
两性霉素B(AMB)—抗真菌作用
• 真菌 MIC
0.03-0.06
真菌
白色念珠菌 皮炎芽生菌 粗球孢子菌 烟曲菌
MIC
0.5-3.7 0.05-0.5 0.4-0.5 0.14-0.6
• 新型隐球菌
• 申克孢子丝菌 0.07-0.5 • 组织胞浆菌 • 毛霉菌 0.04-0.9 0.03-0.25
050128 吴安华 28
两性霉素B ---投药法 • 鞘内给药 • 首次0.05-0.1mg,逐渐增加至 0.5mg,最大量不超过1.0mg,每 周给药2-3次,总量15mg左右。可 与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同时使用, 并用脑脊液反复稀释,边注射边稀 释。
050128 吴安华 29
两性霉素B ---投药法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050128
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 4 吴安华 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深部真菌病的定义
• 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
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
黏膜的真菌感染。
050128
吴安华
5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
050128
吴安华
26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 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
• 3、球孢子菌病的播散型、脑膜感染或慢性球 孢子菌病需静脉滴注,最有效药物。 • 4、组织胞浆菌病之全身播散型和慢性进行型。 静脉滴注总2-3克,10周以上。 • 5、曲菌病 • 6、毛霉菌病,中线鼻、眼眶、支气管、消化 道,与5-FC联合使用 • 7、其他 皮炎芽生菌 孢子丝菌
1995 二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abelcet
1996二性霉素Bcholesteryl sulfate amphtec IV
•
• 嘧啶类
1997二性霉素B脂质体
amBsome
IV
1972 氟胞嘧啶 ancoban
ORAL
• 吡咯类
1981酮康唑
1990氟康唑
吴安华
nizoral
diflucan
ORAL
050128 吴安华 27
两性霉素B---投药法
• 开始静脉滴注: 1-5mg/ 次或0.02-0.1mg/kg 给药 • 一般治疗剂量:每日或隔日增加5mg至每次0.60.7mg/kg时暂停。 • 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每日或隔1-2日给药 一次。 • 累计1.5----3.0g,也可延长至6月。 • 对敏感真菌感染用小剂量,成人20-30mg/次,疗 程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