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ICU患者 IFI病死率
重要致病菌 发病率
• ICU患者IFI的病原 菌主要包括念珠菌 和曲霉,其中白念 珠菌是最常见的病 原菌(占40%-60%) •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 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 患者,侵袭性念珠菌 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而念珠菌血症 的粗计病死率高达 40%-75%
• ICU患者的发病率 占医院获得性感染 的8%-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 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其 他真菌(镜检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未留置尿管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见念珠菌 管型 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尿念珠菌>10 CFU/ml) 更换尿管前后的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尿念珠菌>10 CFU/ml) 气道分泌物[包括经口、气管插管、支气管肺泡灌洗、保护性标本刷 (PSB)等手段获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 菌培养阳性 经胸、腹、盆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检/细胞 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培 养阳性 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或B-1,3-D葡聚糖(G试验)检测连续 2次阳性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确诊需从肺组织同时获得病理 学和微生物学的证据,待确诊后再开始治疗势必 造成多数患者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 •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情复杂,目前多提倡分 层治疗,包括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 疗及目标性治疗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 感染的预防
推荐意见一:
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首先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保 护并早期恢复解剖生理屏障(推荐级别为E级) 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需加强对ICU环境的监控(推荐 级别为E级)
病情危重且复杂 侵入性监测与治疗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合并基础疾病 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器官移植 免疫功能低下 入住ICU及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延长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 感染的诊断
确诊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
组织病理学
拟诊
临床诊断
诊断的金 标准
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经抗生素 治疗72-96 h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 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 患者因素:
• ICU部分患者,如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 预期在ICU内停留时间超过72 h;吻合口 漏;感染性休克患者等,均为IFI的高危 人群 • 有研究显示,靶向预防治疗能降低真菌感 染的发生率 • 近期的Meta分析显示,预防性用药虽降 低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未能改善预后, 且同时存在耐药、花费增加的问题 • 由于实施预防用药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副作 用,过度使用又会出现耐药的危险,故尚 需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来明确预防用药的 获益人群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60-966。
目 录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中念 珠菌是最主要的致病真菌 通过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及组织病学等方法可有 效判断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情复杂,目前多提倡分层治疗
分层治疗是针对不同人群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 分层治疗包括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性治疗及目标性治疗
• 老年(年龄>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 胰腺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伤/创 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 • 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 (指同时在2个或2个以上部位分离出真 菌,即使菌株不同)或某一部位持续定 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 呈阳性)
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当出现 体温>38℃或<36℃ ,满足下述条件 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 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据:
• 中性粒细胞缺乏且持续10天以上
• 之前60天内出现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并超 过10天
• 之前30天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 治疗或放疗(口服免疫抑制剂>2周或静 脉化疗>2个疗程)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或口服相当 于泼尼松0.5 mg· kg体重/天 以上>2周
解剖生理屏障 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常带有多种 体腔和血管内插管
ICU患者消化道 难以正常利用
ICU患者具有更多 的皮肤、黏膜等解 剖生理屏障损害
上述因素导致正常 定植于体表皮肤和 体腔黏膜表面的条 件致病真菌以及环 境中的真菌易于侵 入原本无菌的深部 组织与血液,引起 ICU患者发生侵袭 性真菌感染
• 治疗相关性因素:
• 各种侵入性操作 • 药物治疗 • 高危腹部外科手术
• 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满足上述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所 述的任意一条危险因素
主要 特征
存在相应部位感染的特殊影像学改变的证据
次要 特征
满足呼吸系统、腹腔、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源性 可疑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体征、至少1项支持感染的实验 室证据(常规或生化检查)3项中的2项
推荐意见 • 对ICU内无免 疫抑制的患者 一般不进行抗 真菌药物的预 防治疗(推荐 级别为C级)
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 • 氟康唑对预防大部分非光 滑、非克柔的念珠菌感染 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 通常口服氟康唑400mg/d
推荐意见二:
• 在ICU中,对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的患者(有高危因素的粒细胞缺乏 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高危 肿瘤患者;具有高危因素的肝移 植与胰腺移植患者;高危的HIV 感染患者)需进行预防治疗 • 预防治疗应持续到完全的免疫抑 制治疗结束,或持续到免疫抑制 已出现缓解
推荐意见 • 对免疫功能抑 制的重症患者 应进行抗真菌 药物的预防治 疗(推荐级别 为A级)
针对透析患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特点合理选择并适当 调整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 感染概述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 IFI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 碍、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对于重症患者IFI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 定论,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检查构成了此定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