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_翻译概论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原文:A government of and by and for the exploiting class cannot possibly survive.
在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 已经很难了,但是,如果正确理解 了原文但不用通顺的译文“表达” 出来,那就等于没有翻译,因此这 时就要重视“表达”。
“信、达、雅” 之内涵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在内容上、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达——通顺,译文通达流畅,易于理解; 雅——古雅,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典文字。
雅,就是典雅,与俚俗相反
关于“雅”的非议
原文是句骂人的话如何雅? 用古文翻译今文就能称为雅? 混淆了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界限。
我们应当用批判的意识。真理的反面也是真 理。雅俗之分并非简单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雅是耐看,俗是好看。
鲁迅:信和顺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 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在《拟投翻译书院议》提出 “善译”的 标准
第一,译者要熟知两种语言及其不同; 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语气,把
它传达出来; 第三,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译文与原文
毫无出入。
严复:翻译标准之“信、达、雅”
《天演论》译例言: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 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 矣,则达尚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
2、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译文的写作风格和行文方式应该同原文如出一辙;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钟书:化境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 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 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 得入于‘化境’。”
所谓“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文 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 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里了,丝毫不留下翻 译的痕迹,让读者读译作就完全像在读原作一样。
译文读起来应该同原作一样如行云流水。
奈达 Eugene Nida: 对等
natural / close; dynamic/functional equivalence 使译文读者在读译文时,和原文读者在读原文时有着
大体相同的感受 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功能
马建忠:善译
《马氏文通》作者
译文:引爆电线突然耷拉下来。库尔思说:“我 回去看看。一定是哪个地方断了。等一等,我五 分钟就回来。“
“break”一词多义,在这里应解作”断“。
(一)理解语言现象-语法
原文:He pretends to know her better than he would, if he were a close friend of hers.
忠实——忠实于原作的内容、风格。 (首要标准)
通顺——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关系:相辅相成 例子:教材P8
不同译者的不同表述
泰特勒、奈达 马建忠、严复、鲁迅、林语堂、傅雷、钱钟书
泰特勒Tytler: 翻译三原则
西方第一个对翻译原则进行探讨的翻译理论家。他认为: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第二讲 翻译概论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原则
什么是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 尺度。(P7)
为什么会有翻译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衡量翻译工作效果的标尺和检验 翻译成果质量的准绳。
翻译标准之“忠实、通顺”
Faithfulness & smoothness
宁信而毋顺 我的翻译向来是用直译法……我现在还是相信
直译法,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 保留一定的洋腔洋调
傅雷:传神论/神似说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 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神 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其他标准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三个标准及句译和“总意 义”的原则;
瞿秋白:“信顺统一” 赵元任:对“信”的幅度的深入探讨; 许渊冲:音美、形美、意美(三美)” 庄绎传——“忠实准确、通顺流畅、风格得体”……
最基本的标准——“忠实、通顺”
第二节 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 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译文:他装出一副对她深有了解的样子,就像她 是他的密友。
在虚拟语气中,用if引导假设条件句,实际上这 在英语中是一种否定表示,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意。
(一)理解语言现象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理解阶段 表达阶段 校核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与表达式互相联系,往
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一、理解阶段
理解主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包括:
理解语言现象 理解逻辑关系 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一)理解语言现象-词汇
原文:Suddenly the line went limp. “I’m going back,” said Kurth. “We must have a break somewhere. Wait for me. I’ll be back in five minutes.”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