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水共治”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五水共治”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五水共治”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2020年是“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的开局之年,XX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五水共治”的部署和要求,紧盯2021年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的目标,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和“干一件成一件”的XX精神持续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高水平落实“河长制”,巩固提升治水剿劣成果,严防水质反弹,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XX区位于杭州市的核心位置,总面积31.46平方公里,辖天水、武林、长庆、潮鸣、朝晖、文晖、东新、石桥8个街道,74个社区。

全区共有河道31条,其中省级河道1条,市级河道8条,区级河道22条。

河道总长度为70公里,分布于南部的运河和北部的上塘河两大水系。

2020年,我区继续投入3.8亿元用于“五水共治”工作,结合北部石桥地区石桥、杨家、华丰、永丰四村连片改造,开展南部地区覆盖更广的“污水零直排”试点,以及“美丽河道”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治水工作朝着“精细化、智慧化、柔性化”方向迈进,进一步深化全域“五水共治”工作。

根据区环保部门委托第三方水质监测公司对我区31条河道54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区31条河道水质数据均值类别均在Ⅱ-Ⅴ类,区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治水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一是全面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成立由区长挂帅,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污水零直排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XX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全区8个街道、10个单元雨污水管网(排水设施)排查,20个生活小区和武林街道试点建设。

武林街道作为我区首个“污水零直排区”试点街道,以中东河雨污分流工程为抓手,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片推进,结合武林路皇后公园、嘉里中心整治,开展“清肠行动”、清盖行动、排水许可证排查、排放口整治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零直排”工作。

二是完成游泳巷、龙游路等43个雨污分流项目,浣纱渠108个上游污染源点整治工作以及上塘河流域164个排口整治工程。

三是实施全区其他199个雨污混接点零星整治项目,推进“全流域晴天零直排”。

四是完成白石路等3条道路雨水管网2.512公里、污水管网1.628公里建设任务,健全区域内排水管网。

全力实施“美丽河道”创建,开展贴沙河、东河、南应家河、六塘汶漾、古新河、石桥河等6条河道(绿道)提升改造,并将6条美丽河道(绿道)提升改造写入《2020 年XX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推进。

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 ___和建议,多次优化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取得社会各界支持。

充分挖掘每条河道独有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高度提炼6条河道(绿道)所要营造的主题特色:贴沙河--“千年城河永恒记忆”,东河--“泛舟东河寻味市井”,南应家河--“滨河长廊银杏大道”,六塘汶漾--“柳塘绿意六安文漾”,古新河--“世外桃源临水画廊”, 石桥河--“魅力石桥武林新城”。

有效提升和改善老百姓家门口生活居住环境,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东河XX段联合上城段创建为省级“美丽河道”,贴沙河创建为市级“美丽河道”。

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

根据我区实际,由各街道主动申报,通过层层筛选,共创建景洲公寓、武林府等8个省级节水型小区,总户数2734户。

通过在游泳、垂钓相对集中的区域安装摄像头,加大贴沙河饮用水源地监管保护力度;成立护河巡逻队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倡导市民群众自觉加入水源地保护行动等方式,促进水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管控,根据河道实际,按照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侧延伸不少于7米的无违建标准,完成中河、东河等11条河道共19.82公里无违建河道创建工作。

同时开展上塘河、贴沙河等14条河道30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划界。

三是加强水环境治理。

实施西湖漾、长浜河、沈家河、东新河、庙桥港5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紧抓城中村改造这一历史机遇,开展“武林新城”水系专项规划编制,重构生态水环境,不断加大生态治理,逐步提升北部河道水环境质量。

完成东新河、费家漾、红西河3条河道以及重工路、长大屋路闸门涵管清淤工程,总清淤量达4.9万方;完成13座加油站、55个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

四是加强水生态修复。

科学调度引配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泵站对全区河道进行全天候配水,确保水体流动性,促进水质改善,全年共计引配水1.59亿立方米。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开展上塘河城市设计及“武林新城”水系专项规划编制,重构北部七村范围内河网水系,开工实施石桥地区电竞生态公园建设,重现XX北部“水系纵横、河网密布”的生态美景,逐步提升北部河道水环境质量。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

党委政府督查:将河长制督查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定期开展河长制督查,先后7次对河长制落实情况、雨污分流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人大、政协助力:根据《XX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分解表》,区人大组织代表于3月、11月两次开展巩固剿劣成果专项视察,根据《2020年区政协各专委会工作计划》,区政协于5月开展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部门推动督查:区河长办保持与市级河长联系部门密切联系,对于市级部门暗访和河长制专项督查发现的27个问题,认真整改并及时反馈;同时与区级各部门开展联动,对全区开展暗访和专项督查,发现督查问题685个,向各相关单位下发抄告单201份,均做到所有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并反馈。

三是开展全域管网清疏养护。

开展410幢老旧小区房屋管网专项“清肠行动”,有效提升了老旧小区的管道运行能力;在背街小巷餐饮店家聚集街区、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地带开展“清盖行动”,共翻开核查雨污水井盖4592个,清疏管道12667米,清疏淤泥784.6立方米,发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78份、《接受调查处理通知书》56份,立案处罚21起,排水许可证64张,有效杜绝了小餐饮店污水乱排污染河道水质等情况的发生。

四是加强执法监督。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通过排水管理、养护、执法“三合一”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并查处违章排水行为,已开展联合执法22次,工地巡查30次,办理排水许可证235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22起,停产整治1件,行政处罚40.88万余元。

一是充分发挥居民对“五水共治”的积极性。

开展治水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楼宇、进单位的“五进”工程。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多部门联合举办“保护饮用水源共建最美河道”暨XX区“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市治水办开展的“水美杭州”摄影·抖音活动,“治水流芳”送花泥活动;联合团区委组织河小二开展“光影之间醉美河道”摄影大赛和“新时代XX河小二”新媒体创造大赛;联合中国美院在南印加河银杏林联合中国美院举办XX美丽河道“秋叶雕塑”节;在东河及上塘河畔举行井长体验日活动,让井长亲身体会XX治水的蝶变。

全年共计开展各类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百余次,张贴各类横幅和海报三千余份,发放倡议书和宣传手册十万余份。

二是有效激发居民对“五水共治”的自主性。

以治水引领生活方式的变革,形成更加强烈的节水、爱水、惜水、护水意识。

整合工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力量组建了“守潮卫士”、“银杏林护河小队”等8支民间护河巡河队伍,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定期开展宣传和护河活动。

三是全面提高居民满意度。

联动丰富创新治水载体,各界“五水共治”内涵。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我区作家、画家、歌手、退休工人、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五水共治”,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凸显XX“五水共治”的美好蓝图、有效措施和先进典型。

结合我区内河道分布的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管齐下。

2020年我区治水工作在新华网、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城管、XX发布等各级新闻报刊、网站媒体等平台正面报道百余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配强治水办精兵强将,实体化运作。

完成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成员的调整,下设6个工作组,涵盖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切实发挥对上衔接,对下督查,对外宣传,对内协调职责。

二是强化实绩考核。

将“五水共治”工作任务纳入年终综合考评,明确任务表、时间表、责任表,并把治水工作作为全区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年终述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

将五水共治项目列入区重点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互联网+,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云上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平台,集成信息智慧治水。

6000路监控覆盖XX全域,消除监管盲区死角。

在河道推行电子治水作战图,集成河道水位、排污口、雨量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河道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立即整改的实时大数据应急模式,实现各部门同步治理,提高工作的共享性和时效性。

二是科技创新,提升治水工作效率。

在井盖上安装智能感应装置,通过通讯网络将数据直接传送至云上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井盖信息在线监控。

一旦出现井盖移位、缺失、破损等异常现象,第一时间调度养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节省了人员监管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缩短了处置时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该系统目前作为试点进行运行,后期将结合管网普查、电子信息录入等,视情况进行推广。

三是因地制宜,提高治水工作精准度。

在“污水零直排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新的施工方案。

针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易对房屋结构、防水等方面造成影响的情况,开展老旧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试点工作。

在朝晖三区的雨污分流工程中,率先以加装成品pvc檐沟的形式将屋面的雨水引至东西两侧新建雨水立管里,以达到改坡效果。

从目前试点的改造成效来看,房屋的结构未受影响,小区雨污分流效果明显。

一是河长履职,保质保量。

健全“河长”工作机制,形成区级河长牵头抓总、街道级河长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效运作体系,召开各级河长会议13次,全区215名“河长”全年累计巡河7100余次,处理解决问题33个;积极落实并履行《浙江省河长制规定》的工作规范,以《XX区街道级河长考核办法》为抓手,强化责任追究,形成河长制工作合力。

围绕推进三级河长履职,持续推进“1+X”河长制工作模式。

东新街道河长祝敏、石桥街道河长包志明、文晖街道河长孙朝峰、老房地社区河长戚江莺获2020年杭州市优秀基层河长,古新河民间河长陈铭、东河民间河长常文龙、民间护水人士祝小红获2020年杭州市第一届民间护水达人,河长履职能力提高显著。

二是“井长”扩容提效,创新成果。

在全省首创雨水边窨井“井长制”,有效管理主城区背街小巷“八小行业”集聚街区乱倒污水入井的现象,切除雨水管道外来污染源,长效管理治污中间环节。

全区8个街道共三批169名“井长”上岗履职,按照“四发现、四到位、四报告”的要求,及时发现、阻止、报告偷倒事件440多起,有效连接治污中间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