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第一课时
东仙坡中学沈海涛
授课时间2013年9月6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3、介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4、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5、新课讲授: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⑴教师找学生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⑵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⑶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⑷教师教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
(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⑸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⑹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⑺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⑻完整的合唱全曲。
6、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7、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
《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8、教师简介作者:施光南
9、欣赏《多情的土地》。
⑴歌曲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女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
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⑵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⑶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⑷复听歌曲。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
和骄傲。
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