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中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彩色的中国》。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几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几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彩色的中国》是一首要求齐唱、合唱的歌曲。
整首歌曲速度为中速,3/4拍,情绪亲切的歌曲。
因此从音乐形式与学习内容上来讲,本课属于“歌唱”这一教学领域。
通过学习歌唱作品,感受歌唱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姿势。
2、能力目标:能够用齐唱、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准确,完整并带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按齐唱、合唱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姿势与要求进行演唱。
四、学情分析
初一年纪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的过度期。
年龄大约在12-14岁左右,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音乐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具备识谱能力。
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更渴望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这时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讲解,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多种形式、手段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巩固、提高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扩大音乐的欣赏范围,并更加有意识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课堂。
在变声期的学生,还要提醒保护嗓音。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初一年纪的学生认知领域和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他们的体验感受和表现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他们对想象力与音乐形象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事物充满着新奇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律动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并以教授、引导、欣赏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完成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音乐作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普遍的接触。
我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通过聆听、体验、对比、讨论等多种形式手
段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进而使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这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与享受音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兴趣和个性,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围绕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1,语言导入、预热课堂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30多个省市区,幅员广阔,地形各异的国家。
有巍峨的高山和世界的屋脊,有长江和黄河,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样一首好听的歌曲。
这样的设计可以直接将所讲内容联系歌曲,预热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发声练习、激发兴趣
闭口音,开口音发声练习。
要求学生气息平稳,声音连贯。
这样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3,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作品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状况,我将分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①聆听合唱版的《《彩色的中国》》。
出示课题,完整的聆听,让学生对歌词内容、形式加深印象,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要求学生对歌曲简谱进行齐唱、合唱的标注。
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课堂中去,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
参与实践,感受音乐,继而引出学习重点,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②跟琴模唱
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小声的自主学唱歌曲,进行旋律的熟悉。
在学唱的过程中,提醒注意旋律节拍。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参与音乐,进一步的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也能对齐唱、合唱歌曲有进一步的熟悉。
③重难点突破
完整的聆听一遍《《彩色的中国》》,让学生自己跟着范唱音乐发现自己的错误,思考歌曲乐谱中齐唱、合唱的部分,并对合唱的部分进行单独的练习。
课件出示合唱部分的两个声部,要求学生练习两个声部。
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对歌曲两个声部的旋律更加了解。
减少接下来
加入齐唱部分协作演唱的难度。
学唱歌曲,纠正误区
学生跟随钢琴或者范唱跟唱歌词。
当学生对歌曲掌握的较为熟练的时候,老师弹奏合唱部分的高声部的旋律,学生用低声部旋律演唱歌词。
然后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再学生对歌曲的两个声部掌握得比较好的时候,分组交换演唱。
鼓励乐感较好的学生进行低声部的演唱。
在掌握的比较理想的时候,老师进行对歌唱细致的讲解:
1,基本要求。
自信,富于感情的歌唱。
2,基本姿势。
坐姿端正,站姿沉稳,重心下沉,肩颈放松,两眼平视,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等。
最后在完整的合唱整首歌曲,要求唱出抒情的情绪和节拍的韵律感。
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整体协作的意识增强,提高对歌曲的理解与认知,在每一次的交换学唱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并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要求,强化学习的效果。
七、音乐表演
1,探讨齐唱、合唱歌曲应该怎样的合作才能更加完美。
(声音大小均衡)
2,讨论歌曲《彩色的中国》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热爱祖国)
总结:只要同学的眼中充满了色彩,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会因你们而更加的美丽,更加的绚烂多彩。
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祖国的主人!希望同学们越来越热爱我们的祖国!
这样的设计,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掌握蕴涵在歌曲中的道理,培养同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接下来的音乐表演创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对表演更加投入。
3,将学生分为高声部、低声部。
交换声部进行演唱。
(要求情绪把握准确。
)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通过表演实践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同学的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交换角色,让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乐感得到提高。
最后,老师在《彩色的中国》的歌声中,总结、结束本节课。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