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简解析
时代背景 元王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 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 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 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汉人
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
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 案多得数也数不清。元世祖死后,元成宗时期,这种 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元 关 汉 卿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 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
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 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单刀会》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 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5)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 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 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 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 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 妙”,正说明这一点。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 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 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 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 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 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 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 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 冤狱,惩治了仇人。
整体感知(一)
窦娥一生的遭遇不幸在何处?(请在 文中找些语句来说明) 1、三岁丧母; 2、父女分离; 3、丧夫打击; 4、流氓欺压; 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整体感知(二)
“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之“冤”表现 在哪几个方面? 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 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 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 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4)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 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以剧 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 员)、徕儿(小厮)。 如驾(皇帝)、洁郎(和 尚)等。
预习检测(二)简述故事梗概 (阅读课文,“窦娥冤”她为何而冤)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 无法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 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 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 过,救了她。张氏父子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 家做童养媳。不料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
【学习目标】
了解元杂剧及作者关 汉卿的有关知识; 把握窦娥形象,认识 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 精神。
一、中国古典戏剧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
中国古典戏曲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
元散曲曲唱 Nhomakorabea(一宫调一曲子) 小令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元曲
杂剧(散曲+“科”+“白”) 唱+演
★预习检测(一)语音茶座
变徵(zhǐ) 燕侣莺俦(chóu) 刬的(chǎn) 撚断脊筋(niǎn) 祗候(zhī) 喝撺厢(cuān) 盗跖(zhí) 瀽(jiǎn) 湛湛青天(zhàn) 哥哥行(háng)
亢旱(kàng) 绣闼(tà) 罪愆(qiān) 恓惶(xī) 桃杌(wù) 提防(dī) 错勘(kān) 前合后偃(yǎn) 石陌荒阡(mò)(qiān) 鳏寡孤独(guān)(guǎ)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 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 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 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明 《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 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 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 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 有六十多种,现存15部,是 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 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 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 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 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 关汉卿与达· 芬奇等同列为世 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 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 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典范,具有极 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 (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 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 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本文选的是楔子及前三折。
元曲四大家
白 朴(《梧 桐 雨》) 马致远(《汉 宫 秋》) 关汉卿(《窦 娥 冤》)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人四大爱情剧
白 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 厢 记》 关汉卿《拜 月 亭》 郑光祖《倩女离魂》
二、元杂剧
(1)定义: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 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 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2)结构: 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 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 (3)音乐: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 子只能用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 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 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