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检测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检测报告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张三
审核:XXX
审定:XXX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XXX
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

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

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

在桩底部预先做好荷载箱的垫层,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底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荷载箱底板下土阻力的发挥,上图为试验示意图。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

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两条Q s -曲线及相应的lg s t -、lg s Q -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荷载箱下底板单位面积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桩端土层对桩总的阻力相加即为桩极限承载力。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性确定极限承载力。

陡变形Q s -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于缓变型Q s -曲线,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 上=10~20mm (桩端进入基岩取低值,土体取高值)的对应荷载;荷载箱下土阻力极限值取s 下=40mm 对应的荷载。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下段桩取lg s t -下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上段桩取lg s t -上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根据上述准则,可求得桩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层极限承载力u Q 上、u Q 下。

该法测试时,荷载箱上部桩身自重方向与桩侧阻力方向一致,故在判定桩侧阻力
时应当扣除。

按照下式可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
()/u u u Q Q W Q γ=-+下上
按照下式可得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测定值:
u Q =u Q 上
u Q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u Q 上:荷载箱上部桩的实测极限值; u Q 下:桩端土层对桩承载力极限值;
W :荷载箱上部桩自重;
γ:为桩侧阻力修正系数,应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1)桩端进入基岩,γ=~(工程检测桩取大值,设计试验桩取小值); (2)桩侧土层为粘性土、粉土,γ =;对于砂土γ =。

整桩可按土层厚度加权。

(三)、试验设备
本次测试采用电动油泵供压,荷载量和桩顶上拔量及桩底沉降量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通过RS-JYB 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测量和控制。

(四)、试验步骤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预定检测最大荷载的1/10~1/15,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②、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1h 的位移不超过,并连续出现两次(由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③、卸载与卸载位移观测: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 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二次后,隔30min 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6、终止加载条件
(1)、已达到预定检测最大加载值或桩破坏;
(2)、当荷载-向下位移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荷载的陡降段,且桩向下位移
沉降量超过40~60mm (工程桩检测取小值,设计试验桩取大值);
(3)、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向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向下位移量的2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4)累计向上位移超过20~40mm (工程检测桩取小值,设计试验桩取大值); (5)、向上位移和向下位移量合计超过荷载箱活塞有效行程;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1、65#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向下总位移量为,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
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
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2
××=63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3)/1+4550kN=9037kN 。

2、66#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向下总位移量为,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
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
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2
××=62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2)/1+4550kN=9038kN 。

3、67#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向下总位移量为,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
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
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2
××=64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4)/1+4550kN=9036kN kN 。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过以上分析,在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1、65#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7kN ;满足设计要求。

2、66#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8kN ;满足设计要求。

3、67#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6kN ;满足设计要求。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5#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6#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7#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相关主题